养生_《养生导引秘籍》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

...《三元真经》曰∶人物异形,受生唯一气。魂得之于天体,魄得之于地。无形无象,自空中来。即父精母血,以无为有。三百日胎完,胎完气足则生,是由无而有。不善养生,则以有还无矣。血气方刚,以所有神气,复于儿女;血气既衰,将已有魂魄,复还于天地...

http://qihuangzhishu.com/709/16.htm

养生之道的解释_养生之道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唐·成玄英疏:“遂悟养生之道也。”...

http://hanwen360.com/cy/386537.html

诗中的养生之道_【中医宝典】

...许多名人讲究养生之道,他们常把养生之道寓于诗中,读使人颇受启迪。 曹操的养生诗中,最精彩的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期,不但在天。养怡福,可得永...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019.html

善心养生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认为养德和养生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是兼而得的。 人的道德伦理意识对心理状况有极重要的影响作用。做了利人利物的善事,会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无限愉快感,从而对自己机体各部官能活动起到有益的调节作用,使其正常发展。古人云“厚德载福”,...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637.html

养生中国文化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自两干多年前开始,历代有众多医家、儒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论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中国养生理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和保健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健康高于财富,健康创造未来,已成为今天人们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06.html

“正常”才是养生之道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前几年养生热,各种观点、各种奇方纷纷登场,莫衷一是,受众无所适从,近来回归正常。“正常”二字是不易的,比如说人体,热一度就是发烧,低一度就是发冷。“正常”是不偏不倚,中和道,也是养生之道。 “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鱼生火,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096.html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

...养生;顺乎自然变化,四时养生;重视环境健康长寿的关系,注意环境养生等。又如传统健身的运用原则,提倡根据各自的需要,可分别选用动功、静功或动静结合功,又可配合导引、按摩等法。这样,不但可补偏救弊、导气归经,有益寿延年效,又有开发潜能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52/3.htm

养生要有平常心_【中医宝典】

...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 “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养生活动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 “养生”是指在养生之道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诸多行为中,如吃、喝、拉、撒(尿)、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801.html

两宋时期卫生保健养生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

...,颇有特色。陈直《养考荤亲书》着重论述了老人的食治及四时养生。后经元代邹铉增益,改称《寿亲养老新书》。该书以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出发论述养生之道,十分强调保养元气,还强调精神心理卫生的意义。两宋时期,出现了一批主张四时摄生季节导引的养生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4.htm

中医养生有7养_【中医宝典】

...人们常将养生保健活动称为养生之道养生。道指法则、原则;则指具体方法、手段。其特点是蕴育在日常诸多行为之中。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之法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是保卫生命义;养生是养护生命义;厚生是厚待生命义;而道生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316.html

共找到520,6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