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解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不但乌梅丸如此,伤寒论112方皆如此,只要理上贯通了,事上圆融只不过是迟早事情。这亦是本书写作一个最主要目的。为什么本书书名要定为“思考中医”?思考什么呢?无外乎就是这个理,无外乎就是对自然与生命时间解读。...

http://qihuangzhishu.com/145/264.htm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同,即汉前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病位概念只有表和里,发展至东汉,由于应用方证对应经验而体会到病位还有半表半里者。 关于半表半里出现在何时、谁先提出问题,松冈考证已很明确:尽在伤寒论中。有关于此,杨绍伊以特殊考证认为汤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伤寒论在线阅读

...一、伤寒论内容 伤寒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伤寒病证部分。伤寒杂病论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该书至魏晋时已有散失,经王叔和收集整理始得存世,后在流传过程中析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北宋时期,政府...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64.html

伤寒论三阴三阳指病位——从“欲解时”谈“六病”本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欲解”于“六病主时” 关于“六病主时”,历代伤寒论注家所用名词不一,但实质则同。其共识为“六病欲解时”即“六病主时”。笔者有意不用“六经主时”而言“六病主时”,是因为伤寒论主要谈“病”,而很少直接言“经”。其“三阳三阴”“病”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40.html

伤寒论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清解力。总之韩氏主张是平衡阴阳,反对滥用温热药物,对原伤寒论方进行化裁变通。此外,关于阳黄治法创用温阳退黄,对后世治黄影响很大。(三)朱肱与南阳活人书朱肱代表作是南阳活人书,此书集朱氏隐居旨近二十年钻研伤寒论心得,...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8.htm

思考中医引起思考_【中医宝典】

...夏日酷暑难耐,暂时摆脱掉了整日上下班路途上辛劳,在空调环境家中读刘力红思考中医表达是一种独特思考和阐释,丰富了中医理论研究视角,理应得到关注和肯定。当然,有一点我也希望与刘力红博士共勉,即要能以宽容心态对待异质阐释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550.html

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思考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一是指中国固有医学,二是指用中国固有医学理论和方法治病医生。中药是指中医所用传统药物。我国宪法把医药分为“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两大类,“我国传统医药”指是中国固有医药,可以简称为“中国医药”,即通常我们所说广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205.html

阳明府义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阳明之府主要包括胃肠,胃当然就与脾有关联,大肠当然就与肺有关联。而且在伤寒论中胃肠往往相连,胃肠往往相赅,言胃则肠在其中矣。过去有些西学中的人看到阳明篇“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感到很费解,觉得很可笑。其实,如果知道这个互通关系,知道...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19.htm

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然其“勤求”、“博采”是什么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通过考证发现——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汉书·艺文志·经方类曰:“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52.html

伤寒论在线阅读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 辩脉...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hanlun.html

共找到1,085,8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