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伤寒病过程中一般和异常发展情况。“”是传经(“经”指伤寒六经),即倩发展循着一定规律之意,如太阳阳明,或少阳。“”是变化,即病情变化超越规律之意,如阳证转变为阴证,或转变为其它寒热夹杂的证候。...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30.htm

六经无再_《叶选医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朱氏释仲景书。阐明奥旨。惠及后世多矣。犹于传经少达,乃至穿凿之甚。蕴要祖成氏之注。其过经不解例注曰∶经言伤寒十三日不解谓之过经,仲景焉有此话?是以成注为经矣。其六经论又曰∶过经不解,乃为坏。夫仲景所谓坏病者,言为逆犯所坏也。蕴要之说,讹...

http://zhongyibaodian.com/yexuanyiheng/768-10-23.html

中医六经辨证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之间关系。 六经辨证是以六经为纲,将外感在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证候,归纳为三阳.和三阴两大类;将太阳、阳明病、少阳归为三阳,太阴、少阴、厥阴归为三阴。一般说来,三阳多属阳证、热证、实证,三阴多属阴证、寒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62.html

六经辩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六经辨证,始见于《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等篇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特点所创立一种论治外感辨证方法。它以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为纲,将外感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各种证候,总结...

http://qihuangzhishu.com/92/76.htm

影响疾病因素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有个体差异,脏腑组织,虚者受邪,实者不受邪,因而可以改变疾病过程。(二)邪性质种类和受邪轻重也影响疾病。如伤寒和温病同为外感热病,因病邪性质有寒温之别,故其规律也不尽相同:伤寒按六经而温病则按卫气营血和三焦...

http://qihuangzhishu.com/44/136.htm

六经无再_《叶选医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朱氏释仲景书。阐明奥旨。惠及后世多矣。犹于传经少达,乃至穿凿之甚。蕴要祖成氏之注。其过经不解例注曰∶经言伤寒十三日不解谓之过经,仲景焉有此话?是以成注为经矣。其六经论又曰∶过经不解,乃为坏。夫仲景所谓坏病者,言为逆犯所坏也。蕴要之说,讹...

http://qihuangzhishu.com/768/31.htm

温病分气与血两个阶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关于温病,历代温病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看法。主要有吴又可学说、叶天士卫气营血、吴鞠通三焦、柳宝诒六经、薛生白正局与变局、杨栗山气血等。虽见仁见智,但各执一说,使后人莫衷一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102.html

六经七日病愈_《叶选医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寒病热不重,感寒感风感湿感温热而也。夫如是,则可期六经病愈日期矣。太阳篇曰∶发于阳者七日愈,以是数计之,乃知六经自一日受者,七日当衰。二日受者,至八日衰。亦是七日之数也。故七日邪在太阳,幸而更不阳明,更无证。则至七日太阳衰,...

http://zhongyibaodian.com/yexuanyiheng/768-10-26.html

什么是六经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其规律,因此又不能完全等于内伤杂脏腑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01.html

六经辨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寒。故一般不发热。六经是东汉张仲景在(素问)六经基础上,结合伤寒病情况总结出来六个辨证纲领。它又是外感热病过程某个阶段呈现综合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六经中彼此有一定有机联系,故发病可以“合”、“并”,也可以互相转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12.html

共找到940,9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