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膻中)。热病在内者,取其之气也。”现在临床应用已不限于热病,凡与者有关的病症皆可据情选用。②经外穴名。《千金要方》:“狂走易骂,灸随年壮,在阳明下五分。”近代《针灸经外奇图谱》将本定于手背侧,鼻烟窝中点(阳溪)下0.5寸处...

http://qihuangzhishu.com/166/99.htm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法_《中医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种。杨氏十二手法手法操作作用爪切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营卫指持右手持针于上(准备进针)口温入口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7-1.html

八会穴()_腧穴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是古人概括了个和全身某些生理机能有关的重要穴位,根据其不同的作用而命名的,其中包括:“气”—膻中穴、“血”—膈腧穴、“骨”--大杼、“筋”--阳陵泉、“髓”--绝骨(即悬钟)、“脉”--太渊、“脏”--章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ahuixue_huixue-1203.html

热病灸法论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委中、髓空。此者。以泻四时之热也。云门、系手足太阳。 骨、即肩 。系手阳明跷脉之。委中。 中央,系足太阳。髓空即俞系督脉五脏 旁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谓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等各二。系足太阳经也。上五十九者。皆热之左右也。故...

http://qihuangzhishu.com/601/45.htm

电针的选_《中医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与毫针法治疗大致相同。但须选取两个穴位以上,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l-3对穴位(即是用l-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则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电针的选,既可按经络选,又可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例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13/29.htm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法_《中医灸》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搓、指捻、指留、针摇、指拔。同时又把进针时的一些基本操作归纳为“下手法”,即:揣、爪、搓、弹、摇、扪、循、捻种。杨氏十二手法手法操作作用爪切左手大指爪甲重切其针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不伤于营卫指持右手持针于上(准备进针)口温入口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13/90.htm

_上肢外侧穴位_【人体穴位图】人体穴位大全

...病症】 头面五官疾病:耳聋耳鸣。 神经系统疾病:癫痫。 其他疾病:气滞喘满,上肢肌肤痛。 【灸法】 法: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多用泻法。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宗 经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

http://zhongyibook.com/rentixuewei/256.html

热病五十九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穴位名。又名热病五十九俞。指治热病的五十九个腧穴。《素问·水热论》:“头上五行(中行为督脉,傍四行为足太阳经),行五者,(中行为上星、囟、前项、百、后顶五;次两傍二行各五为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又次两傍二行各五为头临泣...

http://qihuangzhishu.com/193/423.htm

脉交会歌_《医宗金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心胸痞胀,谓腹满胸痞胀不通快也。●肠鸣泄泻,谓暴泻脱肛也。●食难下膈伤于酒者,谓呕吐食不能下,或因酒伤也。●积块坚硬,横冲于胁,妇女心胁疼痛,里急胀痛,伤寒结胸硬痛,疟疾,里实等病,皆内关,无不愈矣(图十五)。带脉临泣主治歌中风手足举动难...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ongjinjian/337-96-7.html

腋痈数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九。腋痈大热,足少阳五,痈而热,手心主三,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各三。足少阳脉下胸络肝属胆,循胁里在腋下,故腋胁之间有痈大热,可足少阳脉□□之,五取之。热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49.html

共找到200,3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