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伤寒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迟,此为在藏也。趺阳脉浮而涩,少阴如经也,其病在脾,当下利。何以知之?若浮大者,气实血虚也。今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故称如经也。若反滑而数...

http://qihuangzhishu.com/98/5.htm

《难经》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引用《难经》有关论脉之说,以丰富其内容。例如第一卷的“分别三关境界候所主第三”就是根据“二难”及“十八难”等综合发展面写成的。“尺寸阴阳荣卫度数第四”,是录“一难”、“二难”、“三难”全文面成的,“持轻世第六”是录“五难”的全文。“...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5.html

太阳病证并治中·伤寒论

...桂枝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中风,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微弱,汗出恶风...

http://wenxue360.com/guji/3699.html

太阳病证并治中·伤寒论

...桂枝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十日以去,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中风,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微弱,汗出恶风...

http://www.wenxue360.com/guji/3699.html

华佗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急,性缓则缓,反此者逆,顺此者从。”这些论述都较前更丰富而深入。 脏腑 华佗在《华佗神医秘传》中分别列举了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脏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的。其中的主要内容与《内经》大体一致。如“心脉来如连珠如循琅汗日...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0.html

伤寒论》在线阅读

...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证并治,主要论述了伤寒六经病的证治法,是《伤寒论》的主体组成部分;尚有“”、“平脉法”、“伤寒例”3篇,分别论述了伤寒、杂病的证预后以及伤寒的病因、病机、传变等;还有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差...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64.html

古代的成就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同时在综合上,又以浮、沉、大、小、滑、涩等形式定出纲领,尤其是以阴阳为纲的最为宏观的方法,所谓“分阴阳”一直做为的最高纲领贯彻古今。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首先在“”中提出有阴阳,同时又以各种不同形式方法辨证的使用,使之成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4.html

伤寒论·可发汗证并治译文

...使用泻下,就是严重的治疗错误。这是因为浮主表,大便硬为实,证属表里同病,应当用发汗解表,汗出邪散则里自和。 脉象浮而紧,浮为外感风邪,紧为外感寒邪,感受风邪则损伤卫气,感受寒邪则损伤营阴。风寒之邪同时感受,则营卫都发生病变,所以有骨节...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2336.html

伤寒论·可发汗证并治译文

...使用泻下,就是严重的治疗错误。这是因为浮主表,大便硬为实,证属表里同病,应当用发汗解表,汗出邪散则里自和。 脉象浮而紧,浮为外感风邪,紧为外感寒邪,感受风邪则损伤卫气,感受寒邪则损伤营阴。风寒之邪同时感受,则营卫都发生病变,所以有骨节...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2336.html

玉衡_《痧胀玉衡》

...痧十二经 芤而浮者,肺痧也。芤而散者,心痧也。脉弦长而 动者,肝痧也。芤大而滑实者,脾痧也。沉细而动止不匀者,肾痧也。大肠之痧,类于肺而长。小肠之痧,类于心 而细。胆之痧,类于肝而数。胃之痧,类于脾而紧。膀胱之痧,类于肾而浮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535.html

共找到175,9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