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谷谷然有声,径入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九闭息,三咽津而止。然后以左手熟摩两脚心,(此涌泉穴上彻顶门气诀之妙)及脐下腰脊间,皆令热彻。(徐徐摩之微汗出不妨不可喘)次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皆令极热。仍按捏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散发卧,...
...急者,病在上也;长而缓者,病在下也;长而弦者,病在肝也;滑而洪者,病在心也;微而软者,病在脾也;浮而涩者,病在肺也;沉而紧者,病在肾也。又诀曰∶诸浮为风,或为虚也;诸紧为痛,或为积也;诸涩为痹,诸弦为饮,诸数为热,诸迟为寒;芤则为失血,软则...
...体象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虚之为义,中空不足之象,专以软而无力得名者也。主病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虚者,心亏惊悸。虚在左关,血不营筋。左尺得虚,腰膝痿痹。右寸虚者,自汗喘促。虚在右关,脾寒食滞。右尺得虚,寒证蜂起。...
...作者:石琳王庆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4月25卷2期文献综述【摘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作者:石琳王庆国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4月25卷2期文献综述【摘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传尸劳,《脉经》云∶男子平人脉滑大为劳极,虚涩亦为劳。十四、气口脉弦而数者,脉痿也。(《脉诀》气口数而虚涩,肺痿之形。疑即肺痿之误。)十五、六脉软弱,阳虚极也。...
...急者,病在上也;长而缓者,病在下也;长而弦者,病在肝也;滑而洪者,病在心也;微而软者,病在脾也;浮而涩者,病在肺也;沉而紧者,病在肾也。又诀曰∶诸浮为风,或为虚也;诸紧为痛,或为积也;诸涩为痹,诸弦为饮,诸数为热,诸迟为寒;芤则为失血,软则...
...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马继兴先生《敦煌古医籍考释》:“现在通过敦煌出土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却发现了不少久已失传的古代‘经方’。《法要》一书虽非梁?陶弘景原著,但系隋、唐时人传录陶氏佚文而成。其时上距汉季未远,故所引录当时所见“经方”之...
...气谷谷然有声,径入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九闭息,三咽津而止。然后以左手熟摩两脚心,(此涌泉穴上彻顶门气诀之妙)及脐下腰脊间,皆令热彻。(徐徐摩之微汗出不妨不可喘)次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皆令极热。仍按捏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散发卧,...
...病证名。由房劳过度,内伤脾肾,又复外感风寒所致的斑证。亦称阴证发斑。《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兼证》:“若先由房劳太过,内伤肾阴,及凉遏太过,内伤脾阳,一经新感寒气,逼其无根失守之火,上熏肺经,浮游于皮肤而发斑点者,此皆谓之阴证发斑,亦谓之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