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本病缺乏独特的临床表现,常需病毒学和血清学的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 应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培养分离出巨细胞病毒。尿沉渣涂片后可找到有包涵体的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直接检测巨细胞...
...疫苗是—种生物制品,它是用麻疹病毒经过在鸡胚细胞上培养、传代、驯化,使其毒性大减或消失,但仍保留有抗原性,用这种麻疹毒株做成的生物制品给人接种后能产生相应免疫力。 麻疹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又分为单价疫苗和混合疫苗、液体制剂和冻干粉...
...麻疹的出疹期所具有的一种面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但今年来成人发病人数明显增加。...
...alt)和谷昔转氨酶(ast)。 血清学检查各项指标的意义 1)血清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说明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并且病毒正在复制。 2)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3)e抗原(...
...b1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流行病学追溯诊断,检查抗体的成分为抗菌抗体。为进行血清学诊断,需要采取病人的双份血清,在发病第1~3天采第一份血清,第15~20天采第二份血清。检查血清中抗菌抗体常用凝集试验和杀弧菌试验,杀弧菌试验比凝集试验敏感。 b...
...名入学新生或新入伍青年的双份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其中甲组295名青年在第一次采血后接种了麻疹疫苗,5个月后再次采血观察麻疹疫苗免疫效果;乙组210名青年不接种麻疹疫苗,仅进行自然感染抗体消长情况观察。两组血清均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滴度>...
...观察抗体的保护水平(通常用免疫球蛋白g的保护滴度来衡量),对麻疹疫苗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评价,分析人群麻疹免疫状况,预测麻疹发病趋势及麻疹的实验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关于麻疹感染的血凝抑制抗体保护滴度早有人作过观察,认为发病(显性感染)的临界值...
...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临床以发热、结合膜炎、流泪羞明、麻疹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 学认为,麻疹是因外感麻毒时邪而引发的出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发热、目胞肿赤、泪水汪汪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它是由微生物侵入人体后造成的上呼吸道(口、鼻、咽、气管及大支气管)炎症,因此可出现喷嚏、流涕、鼻堵、咽疼、轻咳,甚至有少量粘痰,重些的可伴发热、头痛、全身酸懒、关节不适、...
...后获得的免疫力持久,多数人可终生免疫。普种麻疹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已大为下降。 早在公元196—220年,我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关于麻疹的描述,并认为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国外在公元10世纪,波斯医生拉兹才开始描述本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