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切诊居于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望,闻,问,切,神,圣,工,巧便流传下来。这样把切诊摆至最后,即末,但是并不等于说,切诊不重要。如上所述,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是一个整体。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日明;按其脉,如其病,命日神;问其病,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8.html

韵语》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诊断学专着。一卷(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清·何梦瑶撰。首为十二经脉歌,次为心法撮要、阳证阴证要诀。书中对诊脉,望色,察面及五官、唇、齿,舌,闻声及问症等分别予以论析,并介绍八脉要诀、脉象、主病、脉症宜忌、胎产脉、死脉、...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301.htm

临床的重要性_【中医宝典】

...,二竖无膏肓循也”的境界为期不远了。 关于脉学在中医中的地位,时珍有末之言,而徐灵胎竟说:“病名有万,而脉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知其何病,此皆推测偶中,以此欺人也。”从末到否定脉的地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50.html

周仲瑛_合参 问诊 切诊--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问 问诊是中最须下功夫的一环,也是初涉临床时的基本功。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2.html

论诊病须知_《知医必》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术】

...诊病之法,无过于望、闻、问、切,所谓也。此字无人不知,果得其法,病无不治。而医多差误者,口能言,而心不能得,手不能应也。其中奥妙,本难尽言,然初学诊病,果能得其大略,临症留心,久之纯熟,自然触手成春。第一曰望。望者,望其色也。凡人...

http://qihuangzhishu.com/305/6.htm

论诊病须知_《知医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诊病之法,无过于望、闻、问、切,所谓也。此字无人不知,果得其法,病无不治。而医多差误者,口能言,而心不能得,手不能应也。其中奥妙,本难尽言,然初学诊病,果能得其大略,临症留心,久之纯熟,自然触手成春。第一曰望。望者,望其色也。凡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6-0.html

中医望诊_中医_【中医宝典】

...舌的注意事项 舌分虚实法 舌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望诊 合参望诊闻 头痛症鉴别诊断 望“变形指甲”诊病 望“人中”健康 望肚脐辩健康 望肤色疾病 望肤色知饮食健康 望目都望什么? 望舌苔原理 望舌选择降压药 望痰辩病 望...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wangzhen-713-1.html

周仲瑛_合参 望诊 闻--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一)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运用。现仅以内科为主体,谈谈个人临证体会。望 望诊包括神色形态等内容,但尤以色诊、舌为重点。初涉临床时往往会认为问诊为的第一位,难以领悟望诊的精遂,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谓之神”的真谛,而“五色”的启示,尤胜于望神情、望形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1.html

要点_《中医妇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妇科疾病的要点,在对全身症状了解的同时,着重阐述经、带、胎、产方面的诊察方法。在临床上必须合参,不可偏废。一、望诊根据妇科的特点,望诊时除观察患者的神志、形态、面色、唇色、舌质、舌苔外,应注意观察月经、带下和恶露的量、色、质的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5-1.html

应用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术】

...望、闻、问、切,是外科病与辨证的重要手段。的内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临床运用时必须相互参合,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辨证。一、望诊望诊是通过医生的视觉,观察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http://qihuangzhishu.com/80/11.htm

共找到475,11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