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中药对血管壁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用于血管性痴呆的防治。课题组的临床研究证实:中药可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智能障碍的核心症状及所引起的功能活动下降,并能明显减轻或消除周边症状。科研人员还提出了三个层次的VD诊断标准以及痴呆的中医...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的总称。临床以记忆力减退,计算、判断、定向等能力及精神、行为的进行性障碍为特征。血管性痴呆属中医“老年呆病”范畴。由于VD的发生与脑缺血再灌注引发损伤级联反应,造成...
...1.一级预防 主要是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干预,而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为2种: (1)可以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所有导致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以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我国部分地区和日本...
...是从临床开始的,疗效是确定的,起点就是药物,研究路线为:中药(药典规定使用的药物)→药效组分→作用机理→组分药理辅助实验、组分代谢试验→临床重新比较验证→组分中药(现代中药)。而生药的研究是从生物开始的,疗效不确定,起点是动、植物,研究路线...
...注意两个问题 中药防治甲型流感作用 中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实验研究 中药防治肿瘤的研究 中药复方的化学研究体系 中药复方研究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 中药复方研究的虚拟空间 中药葛根及其近缘种的rDNA-ITS序列分析 中药葛根物质基础研究...
...(一)治疗 1.常规治疗 (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针对急性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对于易造成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如大面积脑梗死、反复发作的颈内动脉系统脑缺血、心房纤颤反复发作脑栓塞、高血压或糖尿病合并广泛...
...诊断往往不可能。 近年来,对痴呆病人进行相隔半年以上的重复CT或MRI检查,发现了比首次进行的CT或MRI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更多的混合性痴呆(程正易,1977)。 2.抑郁症的假性痴呆 老年抑郁患者常有类似痴呆的临床表现,如记忆力与智力水平...
...中药现代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要求。但是,回顾一下我国近一世纪以来的中药现代研究情况,以及我国中药现代研究和中药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不得不让人感到加入世贸以来,中医药遇到的挑战是严峻的、机遇是相对的。对于...
...相似。明代以前,对痴呆的认识不很明确,至明代《远志等10味中药)治疗AD、V13共31例,结果10例AD总有效率40%,21例VD总有效率85.7%[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0)。 ·实验研究 近年来,以AD、VD动物模型观察...
...血管性痴呆(Va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病因,在痴呆中占10%~50%。VaD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不同的血管病理变化均可引起VaD症状,包括大、小动脉病变,弥漫性缺血性白质病变,心脏脱落栓子的栓塞,血液动力学改变,出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