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恒言》养生_【中医宝典】

...《老老恒言》为清初文苑之秀曹廷栋撰写的本老年养生专着。曹氏字偕人,号六圃,又号慈山居士,1699年生于浙江嘉善鼎贵世家,生性恬淡,勤奋博学,亦长书画,寿臻90余岁。他于74岁生病之后,在床第呻吟之际,写成此书。曹氏养生具有如下特点: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7978.html

十全大补须对症 养生⑩_【中医宝典】

...□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不可否认,正确进补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改善体质、调节脏腑的机能、延缓衰老、美容护肤等。但在进补的时候,也有很多参数和变数,所以,我经常强调的就是:进补要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436.html

养生须防六种邪气 养生⑥_【中医宝典】

...□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得病,有三方面的原因,即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是患者自己的原因,比如情绪、饮食等;外因是自然界的邪气侵犯,也是我们马上要介绍的六种邪气,还有引起黄连等清火药专门治疗由火邪导致的出血。 3...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662.html

夏无病三分虚 入秋调理忌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俗话说:“夏无病三分虚”,了处暑时候,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忌: 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585.html

中药治病原理_中药药理_【中医宝典】

...历经数千年岁月而流传下来的中医,是中国人在长久的岁月中形成的套完善而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理论。它将宇宙、四时与人体的平衡结合起来,涉及养生、疾病诸方面,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 一直以来,中药治病原理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谜题。古人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29165.html

中醫治病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中醫臨症上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巧妙運用「理、、方、藥」四點: 理-就是透過綱四診的辨認,找出病因與病理變化,以及處理的理由; -是根據診斷立出治病則; 方-是依照治療則,制定或選用適當、合宜的方劑; 藥-是選擇對症的藥物,巧妙地...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37.html

推荐:至九说说古人养生_【中医宝典】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名人养生“四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时,四曰却疾。” 名人养生“五知” 宋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821.html

气过三焦充于全身 养生③_【中医宝典】

...□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手指,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即三焦。食指体察上焦,中指体察中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433.html

秋季进补“忌”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忌。 俗话说:“夏无病三分虚”,立秋,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民间素有“秋补”习俗。万物正可谓:“春生、夏长、...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3349.html

医学家陈实功养生之道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明代著名医学家陈实功,既是位众望所归的外科学专家,也是讲究养生的老寿星。在他的名著《外科正宗》里,不仅对外科诸病例症详、论治精,还有不少有关养生保健的精辟论述。 陈实功认为,人们无论健康或患病,都应注重调摄,否则就不可能有良好的体质。他...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997.html

共找到823,16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