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含义。药性也和五味一样,寓有阴阳属性,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温热是相对立两种药性,而寒凉温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jibenlilunzhishi140/263-7-2.html

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含义。药性也和五味一样,寓有阴阳属性,即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温热是相对立两种药性,而寒凉温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凉”加以描述,这是对...

http://qihuangzhishu.com/263/9.htm

药有五味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本草经》云∶药有寒热温凉,此兼性气而言也。又有香臭腥臊之,如沉檀、脑麝之香,阿魏、大蒜其臭,鱼、蛤、铜钱其腥,鸡、鸭、狐狸其臊,此则而兼性气为言也。《本经》独言寒热温凉性,而不言香臭腥臊,恐或遗之耳。五味酸、咸、甘...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10-5.html

中药五味研究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药中有咸味药19种(占35.9%),多为动物药,如鹿茸、海马、蛤蚁、紫河车等。咸味温热性相合,具有补肾温阳功效。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药五味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组成部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应进一步研究中药五味...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461.html

药有五味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本草经》云∶药有寒热温凉,此兼性气而言也。又有香臭腥臊之,如沉檀、脑麝之香,阿魏、大蒜其臭,鱼、蛤、铜钱其腥,鸡、鸭、狐狸其臊,此则而兼性气为言也。《本经》独言寒热温凉性,而不言香臭腥臊,恐或遗之耳。五味酸、咸、甘...

http://qihuangzhishu.com/336/1711.htm

中药性能理论岂可轻易否定——张养生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方面,存在有不同程度不系统性、不确定性、甚或是错误现象。”如果这一观点成立,则实质上是否定了中药五味药性理论。 五味对位归经 “对不上”之说早已有之 早在1995年时,李信民等在《中国中药杂志》第20卷11期用统计方法对中国药典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368.html

中药五味疗病法_药物养生_【中医宝典】

...中药五味,即辛、甘、酸、苦、咸,它们是中药基本药性。 中药五味,即辛、甘、酸、苦、咸,它们是中药基本药性。那么,这五种不同味有什么作用呢? 辛味药:此类药辛温芳香,含各种挥发油。如解表药麻黄、薄荷等具有促进发汗、改善微循环、抗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414.html

中药药性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凡药之用”“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而且进一步对药物各种偏性作了探求。 中药治疗疾病偏性是多种多样,将其复杂性质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毒性等方面。这些性能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803.html

五味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辛五味”,还以五味配合,共同标明每种药物药性特征,从而为五味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经后世历代医家补充,逐步完善了中药五味理论。药性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味道,因而具有不同治疗作用。有些药物还具有淡味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jibenlilunzhishi140/263-7-1.html

五味草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目录 《中药大辞典》五味草 《中华本草》五味草 《滇南本草》五味草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药大辞典》:五味草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Wǔ Wèi Cǎo 【别名】地锦苗(《救荒本草》),金钩如意草(《滇南本草》),水金钩...

http://zhongyaocai360.com/W/wuweicao.html

共找到1,020,64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