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直指小儿》敷脐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直指小儿》:敷脐方【处方】瓜蒂、南星、白蔹、赤小豆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脐风。【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敷脐散”。【摘录】《直指小儿》卷一...
...一般用药一次见效,3-5次可痊愈。 2. 温肾壮阳,固摄止遗。葱白4-8根,黄连2g,吴茱萸1g,共研细末,填于脐上,固定。治小儿口疮(鹅口疮)。 ...
...发展,如《万病回春》治“小儿泻不止,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三卷、四卷中,对许多病证都记载了敷脐方药,如治水肿尿短,以针砂“同猪苓、地龙、葱涎贴脐”。其后,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对敷脐的方药有更多记载...
...一般用药一次见效,3-5次可痊愈。 2. 温肾壮阳,固摄止遗。葱白4-8根,黄连2g,吴茱萸1g,共研细末,填于脐上,固定。治小儿口疮(鹅口疮)。 ...
...敷脐疗法是从病人脐部给药,保留一定时间,通过皮肤吸收使药力作用于人体,产生治疗效果。敷脐疗法属于中医外治范围,它具有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廉价安全等特点,自古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治疗前用清水或酒精将肚脐擦洗干净,将已研磨的药粉按要求用醋、...
...,摩擦损伤,感染邪毒,化热生腐侵蚀脐周。症见脐部发红,甚则波及脐部周围。肿胀疼痛,化浓糜烂,兼有发热,烦躁不安。治以清热解毒。(一)处方:青黛、黄柏各60克,生石膏120克。用法:共研细末,撒敷脐部,每日数次。(二)处方:地蚕适量。用法:...
...中医把肚脐称之为“神厥”穴,药物敷脐有“回阳复元,开窍固气”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脐为腹壁最薄弱之处,其表皮角质层较全身其它处表皮薄,且脐周围血管神经丰富,敏感性强,渗透性好,对药物吸收好,散播快,药物可迅速通过脐下粘膜吸收进入体液与...
...,摩擦损伤,感染邪毒,化热生腐侵蚀脐周。症见脐部发红,甚则波及脐部周围。肿胀疼痛,化浓糜烂,兼有发热,烦躁不安。治以清热解毒。(一)处方:青黛、黄柏各60克,生石膏120克。用法:共研细末,撒敷脐部,每日数次。(二)处方:地蚕适量。用法:...
...,故用治小儿风寒泻、泻、湿热泻(湿重)较为合拍。 神阙(脐)位于大腹中央,亦是上中下三焦的中枢,它通过经络的联系,贯通冲任,直连脾胃。故吴尚先多取脐疗一法。他尝谓:“上焦之症下治,下焦之症上治,中焦之症上下分治,或治中而上下相应。”又谓:“...
...敷脐疗法,就是将中药制成软膏或药饼后贴在肚脐上。这样做既有对穴位的刺激作用(类似于针灸),又有药物的渗透作用,是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 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