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药引,又称引药,是中药方剂配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常不在主方中开列,加之味少量轻,易被人们忽视。 清代尤在泾《医学读书记》云:“药为引使,则下通病所。”吴瑭《医医病书》亦云:“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
...中医处方用药,配伍严谨,尤应重视“药引”。生姜、大枣、葱白、茶叶、红糖等是常用的“药引”,已为人知。孙老常云:用药如用兵,善于用兵者,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指挥打仗,方能节节取胜。善于用药的医家, 切中病机,用药如神,医治疾,才能药到病除。...
...受访专家:华国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管药师,执业药师。 擅长:中药饮片鉴别,中药调剂 与西药用白开水送服不同,服用某些中成药前讲究搭配“药引子”,以补充中成药的不足。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管药师华国栋指出,药引子多则上百种,...
...“药引”用玉佩,奇玉为引,弥足珍贵。然玉石也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有记载:玉石咸寒,有“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疗效,马皇后积滞必生内热,用之为...
...医家历来讲究用药引,这已成不争的实情。至于为什么讲究用药引,总可以说出各种理由来。我小时候,常常看到祖父为病人开方抓药,最后每每嘱咐病家,取某物做药引,或芦根三四枝,或鲜桑叶五六片,或陈经绿豆一把,或红枣数枚,总之都是乡村平常易得之物。偶...
...遵医嘱,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常用的药引用法如下: 生姜:有散风寒、暖胃肠、止呕的作用。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等症的多种中成药,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六君丸等,可取生姜3~5片(9~15克),水煎取汤送服。 芦根:以鲜者为佳,有清热、生津、止渴、...
...,记载“药引”达十余种之多,现将常用的“药引”简介如下: 生姜 姜有发汗解表、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温肺化痰等功效。一般用生姜3~5片,水煎取汤送服即可。治疗风寒表证、肺寒咳喘、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等疾患的中成药,以及健脾和胃的香砂六君丸等,...
...“药引”是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之功。食醋能散瘀止痛、收敛固涩,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症时,常取食醋一汤匙作药引。红糖能补血、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小腹冷痛等症时,常取红糖为引。 医生在处方用药时,若能正确...
...□ 宋龙涛 河南省中医院 在煎煮中草药时,医嘱有时要加入药引。那么,什么是药引呢?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处方中有中成药六味大枣汤送服;止泻药香连丸配小米汤送服等,不一而足。 ...
...中成药与药引配伍,是传统中成药临床使用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引,又称引药,主要起“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的作用,同时还兼具调和、制约或矫味等功效。药引与中成药适当配合服用,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荆芥、苏叶、西瓜、梨、饴糖、冰糖等都可以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