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抗凝药不仅可以预防中年心律失常患者发生中风,而且对通常不使用药物治疗的体质较差的老年患者有益,但很多老年患者很少服用诸如华法林这样预防中风的药物。 华盛顿医学院的Gage 博士及其同事调查了463名80岁左右的房颤患者, 其中...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口服抗凝药。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它们的药理作用相同。...
...药物体内过程因人而异,许多因素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从而影响最终的药效。其他一些因素也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如遗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疾病等。遗传因素遗传可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研究遗传和药物作用之间关系的科学称为遗传药理学。由于...
...血液中的循环抗凝物质阻断凝血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成分,这些物质通常是抗某种凝血因子(如因子Ⅷ)的抗体,某些疾病患者也产生这些抗凝物质。患者可以大量出血,症状类似那些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的病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产生一种循环抗凝物,...
...交叉作用,因此对于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不能用低分子量肝素来替代。使用低分子量肝素一般无需监测出凝血功能。低分子量肝素如过量,同肝素一样,可用鱼精蛋白与之对抗。 (3)口服抗凝药:主要为香豆素类药,最常用的为华法林。为预防手术后下肢...
...硫酸盐测定法),或0.3单位/升~0.6单位/升(酰胺分解测定法),有利于更好调整肝素剂量。 华法林口服方便,可长期抗凝治疗,因其数日后才能发挥全部作用,因而至少需与肝素重叠使用4~5日。在肝素治疗后的1~2日即可口服华法林3.0~5.0毫克/...
...是,阿司匹林在抗凝方面具有双向作用,即小剂量时可抗凝和防止血栓形成;大剂量时促进凝血和血栓形成。对此,专家的解释是,小剂量时,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血栓素A合成,产生抗血小板合成作用,障碍血小板聚集,从而防止血栓形成;而...
...致畸或产妇分娩期出血。此时应该用肝素抗凝。可在妊娠第3期采用华法林直到妊娠36周或分娩前1周再转为肝素治疗。分娩后经肝素过渡到改为口服抗凝治疗。这种设计的治疗方案可以避免肝素使用期过长致骨质疏松并发症。华法林抗凝强度采用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
...阶段,从而影响凝血过程。对已形成的上述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久,持续4~7天。华法林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体内过程...
...这种作用可以提高或降低其中一种药物的疗效或毒性。 合理装备家庭药箱(图) 下面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医学博士阿德莱恩根据权威的医学文献库(1994—1999年)检索出的一些草药可能与某些西药发生的不良作用情况: ▲银杏、大蒜、当归、丹参与华法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