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天道人道合一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坚固执之,行之不已,遂致至诚也。” 按照郑玄和孔颖达的解释,中庸之道的天道人道合一为两种类型:一是圣人的天人合一,二是贤人的天人合一。圣人的天人合一是本能的天人合一。贤人的天人合一是通过学习而达到的天人合一。应该说,还有凡人的天人合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17.html

中庸之道主要原则一:慎独自修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并分别论述于下。 中庸之道主要原则一: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一原则。其文云:“道也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24.html

中庸之道主要原则三:至诚尽性_古典文学_【文学360】

...至诚尽性的原则 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天地参矣。”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22.html

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外内合一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宜也。”合外内之道,即外内合一,外内合天诚。所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又合一于诚。这种外内合一又可以视为品德意识品德行为的合一,或者说成己成物的合一,或者说是知行的合一。 因而清朝杨骅《中庸提要》云:“《中庸》全书,以‘道不远人’句为宗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21.html

好色的中庸之道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好色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奠基人:孔子 子曰:“吾未闻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德的动源在社会伦理,好色的动源在自然本能,人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孔子不偏不倚,无意于偏废某一端。叫孔子感伤的是人们肆无忌惮的发泄着肉欲,而不注重礼义教化,打破了本该有的...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29.html

中庸之道:九经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一、修养自身,就能够达到美好的人格; 二、尊重人,就不至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15.html

中庸之道:五达道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将君臣关系视为上下关系,这五种人际关系就是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 《中庸》第十二章详细论述了夫妇的人际关系,将夫妇关系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13.html

中庸之道:三达德_古典文学_【文学360】

...(接中庸之道:五达道)调节这些人际关系靠什么?靠人们内心的品德和智慧,因而就有了三达德。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 智、仁、勇靠什么来培植呢?靠诚实、善良的品德...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14.html

中庸之道_《侣山堂类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者不偏,庸者不易。医者以中庸之道,存乎衷,则虚者补,实者泻,寒者温,热者凉,自有一定之至理。若偏于温补,偏于凉泻,是非中非庸矣。夫医道,上通天之四时六气,地之五方五行,寒热温凉,升降浮沉,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急者急治,缓者缓治,若仅守...

http://zhongyibaodian.com/lvshantangleibian/803-5-58.html

中庸之道_《侣山堂类辩》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中者不偏,庸者不易。医者以中庸之道,存乎衷,则虚者补,实者泻,寒者温,热者凉,自有一定之至理。若偏于温补,偏于凉泻,是非中非庸矣。夫医道,上通天之四时六气,地之五方五行,寒热温凉,升降浮沉,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急者急治,缓者缓治,若仅守...

http://qihuangzhishu.com/803/65.htm

共找到260,66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