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而言。《素问·评热病论》:“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不寐病证名。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出《难经·第四十六难》。《内经》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等...
...龙胆泻肝汤加减。参见冰瑕翳深外障条。丙天干的第三位。常用以纪年、纪日。丙丁古人用十干以纪日,丙丁即丙日与丁日。丙丁属火,火分阴阳。丙为阳火,内应手太阳小肠经,故小肠经旺于丙日;丁为阴火,内属手少阴心经,故心旺于丁日。《素问·脏气法时论》:“...
...太素》卷十二首篇及《甲乙经》卷一第十“髀”作“脾”。髀骨①指股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槌,接于(骨行)骨,统名曰股,乃下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骨。”②指胯骨。《素问·骨空论》:“尻骨空在髀骨...
...胆道蛔虫症,疟疾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灵枢悬解》医经著作。九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将通行本《灵枢》81篇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
...,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二者均为单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与十二经脉的原穴虽含意相仿,但内容不一。参见原穴条。十二手法针刺手法分类名。原称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出《...
...篇)的最后三篇,并于第22篇(妇人杂病脉症)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金匮要略浅注补正》金匮著作。九卷。《中医汇通医书五种》之一。清·唐宗海撰。唐氏推崇陈念祖《金匮要略浅注》,但对陈氏注解尚有缺误深...
...、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可见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治宜补气摄血。心疟病名。五脏疟之一。证见心烦饮冷,反寒多而不甚热。出《素问·刺疟篇》:“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治宜桂枝黄芩汤、甘草汤等。...
...方》卷四“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篇“马蹄圆治白漏不绝方。”指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者为白漏。多因脾肺气虚所致。《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漏下白候”指出:“劳伤血气,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少阴二经,主下为月水,伤损经血...
...《内经或问》医经著作。见《明史·方技》。明·吕复撰。已佚。《内经方集释》方书。二卷。张骥撰。刊于1933年。卷上辑录《内经》(包括《素问遗篇》)中的13个方剂;卷下分方制、方宜、方禁三篇,首先引录《内经》中的有关原文,次集各家注文,末为...
...太阳小肠经原穴,位于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部与钩骨所构成关节部上方的凹陷处。见上例句前一个“腕骨”。③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灵枢·本输》“太白,腕骨之下也。”腕手掌和前臂关联处。《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起于小指之上,结于腕。”《灵枢...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