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病名的诊断辨证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讲亦有这种要求。例如同是高血压,早中晚期辨证就有所不同,这还能说大体西医分期相适应,但中医对高血压又有肾虚、肝阳、湿痰乃至气虚、肝郁、内风、脾虚、相火等等辨证,这就纯属中医独具的了。叉如同是感冒,中医起码有风寒风热分,同为肝炎中医就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7.html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术】

...治疗指明总的方向。辨证:包括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各种辨证既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又有相互联系,并且都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诊断病案诊断分常见疾病诊断和征候诊断两个方面。疾病诊断简称诊病。就是对...

http://qihuangzhishu.com/92/6.htm

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明代医学在诊断学、病案书写格式、医学书籍编著和传播、医德论述和医史研究上,均有较大发展。(一)诊断学的研究发展明代医家在诊断上大都强调四诊兼备,脉证合参,强调全面掌握材料,抓住纲领,辨证施治。八纲辨证纲领即在明时发育成熟,脱颖而出。在遣...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49.htm

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有何关系_【中医宝典】

...应用于杂病,又是其他各种辨证的基础。八纲辨证,是脏腑辨证密切相关、互相补充的一种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深入和细化。这些辨证方法,虽有其各自的特点,对不同疾病的诊断上各有侧重,但又是互相联系和互相补充的。(仲义居)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145.html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治疗指明总的方向。辨证:包括病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各种辨证既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范围,又有相互联系,并且都是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加以深化。诊断病案诊断分常见疾病诊断和征候诊断两个方面。疾病诊断简称诊病。就是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3.html

陆德铭_论中医外科的辨病辨证关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中医外科诊治疾病,强调首先辨病,往往从疾病的主要症状入手,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把辨病辨证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使诊断治疗更加具体精确,这一临床诊治的思维过程成为中医外科诊病的重要特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9-7.html

陆德铭_二、识病是关键,辨病辨证相结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陆师强调临床诊治首先识病,把辨病辨证结合,成为其临床思维特色。1.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但中医不仅讲辨证,也强调辨病。辨病就是辨识具体的疾病。清代《兰台轨范·序》:“欲治病者,必先识病名, 能识病名而后其病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udeming/557-3-2.html

周仲瑛_中医辨证的思维方法内容--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三)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杀虫,但还需辨证予以滋阴润肺、滋阴降火、益气养阴等法,这就体现了辨病辨证的有机结合。反之,不同疾病在同证同治时,也应针对各个病的特殊性而区别对待。再者,在辨病的要求上,还有一个西医学的病名诊断问题,它中医的以证名病可相互补充。辨证治疗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3.html

刘瓦利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皮肤病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刘瓦利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辨证中医治病的先决条件,而西医诊断又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对于病人,既要重视辨别是什么病,又要分析其当前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证,善于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46.html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理论认识_【中医宝典】

...辨证西医辨病在临床工作上的重要性,促进我国创造统一的新医药学,是当今我们医务工作者责任,我们务必努力把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挥祖国的医学遗产,同时又要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走中西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99.html

共找到616,71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