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科技研究四时脉象变化规律_【中医宝典】

...把人看成是宇宙的组成部分,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互通互动。 五脏脉象与四时相应 《素问·要精微论》曰:“夫者,血府也”,这是古人对于的认识。“脉象”是中医对人体体表动脉搏动的外在表现的感悟,并通过这种感悟,反应出中医对人体气血及脏腑功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748.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浮是单因素并具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位浅在。浮亦为出现于医籍中最早的脉象之一。在《内经》中屡见。浮、沉、大、小、滑、涩,叉为最主要脉象。 如《索问·五脏生成篇》:“夫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9.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使用了,这亦和有力这个条件与弦、、革、牢等均有关而没有一个恰好相适应的名来表达一样,所以李时珍在二十七外叉别出有力无力两个条件,做为若干有关脉象的—部分条件和对某些脉象如浮沉迟数等的修饰。一是襦弱一主阴虚,一主阳虚的问题。《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8.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散列人正常的记载,《难经·第四难》:“……心肺俱浮,何以别?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属于病性质的散脉脉形见于《脉经》:“大而散,散者气血虚,有表无里。”散的特征就是个“散”字,《脉经》之说,可谓要言不烦。 崔氏《...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0.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循,是谓不及,病在内。来上大下兑,循滑,如雀啄日平。啄连属,其中微曲日病。来如解索,去如弹石日死。冬微石日平,石多胃气少日病,但石无胃气曰死,冬以胃气为本。”(《难经_第十五难》)作为脉象的明确指标是存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4.html

中医脉象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的指标,那样显然是与临床最常见的弦是不适合的,对此应当在一般解释的基础上说明,弦有程度的差别,如果出现“纯弦”则提示胃气将绝病情严重较为合理。 另外,正如《三指禅》所说:“而弦,有力者也。”弦确是一个代表力度的,在多因素的脉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5.html

中医脉象芤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表面力度。不过形容表里不一说明有中空特点的大面无力的脉象。 《内经》没有芤脉,仲景始有“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及“浮而紧,按不芤”等,可证芤脉已用于临床辨证,至于芤的形,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证并治第十一》说:“肺死脏,浮虚,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6.html

常用脉象的辨别方法_【中医宝典】

...进行辨别和分析的多种方法。并且,这些方法很实用,既简便又准确。因此,应该将这些方法再充实到现在的诊脉方法。 1、辨别和分析反映位的脉象 反映位的脉象分四类:一是浮,二是不浮不沉,三是沉,四是伏脉。其辨别方法是,首先确定将寸口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5.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学名词。指一种脉象。三部举按均有力。主实证。《脉经》:“大而长,微强,按隐指愊愊然。”《校注图注诀》:“者,阳也。指下寻不绝,举有余,曰。主伏阳在内,脾虚不食,四体劳倦。”...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135.htm

藏医诊_【中医宝典】

...位于腕后第一横纹一寸之处,藏医以大姆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因此,藏医的诊脉部位较中医略偏向肘窝部,这是二者差异所在。另外,中医是先诊一侧之后,再诊另一侧,藏医有时同时以左右双手诊患者双侧。对于危重病人的生死预后,藏医在足背部的跌阳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46.html

共找到551,1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