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前做好五个准备_【中医宝典】

...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国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看病也开始重视各种检查,但传统的诊疗手段、闻、问、切仍然是看病最重要的依据。为了让医生获真实而准确的资料,找中医看病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不要化妆 神色是中医望诊中的主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087.html

诊病须知四诊_《知医必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诊病之法,无过于、闻、问、切,所谓四诊也。此四字无人不知,果得其法,病无不治。而医多差误者,口能言之,而心不能得,手不能应也。其中奥妙,本难尽言,然初学诊病,果能得其大略,临症留心,久之纯熟,自然触手成春。第一曰。望者,其色也。凡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yibibian5718/305-6-0.html

中医指甲诊病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指甲诊病的特点是通过对十指指甲的血气形态及其色泽变化,同内脏组织器官病变的联系加以探讨。如当人的某一脏腑、器官发生病变,血气会以不同的符号相应地反映在指甲的一定位置上,并且将病变的程度,即病情的轻重,以不同的色泽表现出来。 指甲诊病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965.html

法提纲_《望诊遵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既视其口.当察其也者.齿之垣也.脾之官也.肌肉之本也.经曰.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其充在肌.其华在.故视之好恶.可知脾之吉凶.何则.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者脾高.下纵者脾下.坚者脾坚.大而不坚者脾脆.上下好...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zunjing/736-6-15.html

中医是怎么样看知病_【中医宝典】

...唇红润湿燥适度,肠胃健康。 青紫中医称为“紫绀”,这是机体缺氧或药物中毒的征象。常伴有面色暗红或淡青,胸闷不舒或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 皲裂指口唇出现裂隙或裂沟,古称“燥裂”,是维生素B2缺乏及阴虚火旺的症状。 上唇干枯为大肠病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30.html

诊病须知四诊_《知医必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诊病之法,无过于、闻、问、切,所谓四诊也。此四字无人不知,果得其法,病无不治。而医多差误者,口能言之,而心不能得,手不能应也。其中奥妙,本难尽言,然初学诊病,果能得其大略,临症留心,久之纯熟,自然触手成春。第一曰。望者,其色也。凡人...

http://qihuangzhishu.com/305/6.htm

中医皮肤之疱疹,破溃(风)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疱疹 破溃(风)的形象为:上唇疱疹,破溃结痂,唇色暗,口周青黑。主病:外感风寒,郁久化热。 关键词:疱疹 破溃(风)。 疱疹 破溃(风)的形象为:上唇疱疹,破溃结痂,唇色暗,口周青黑。 主病:外感风寒,郁久化热。 病例:上呼吸道感染...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872.html

漫议“观字诊病”_【中医宝典】

...领略到了喜来乐医术的精湛高超,他在半月之前就有了感觉,喜来乐不用、闻、问、切,单从一幅字上就准确地看出了他的病。难道喜来乐真是那么神,真能从字中观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吗?道理何在呢?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一个有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80.html

手诊——诊“未病”的有效之道_【中医宝典】

...色诊病是中医诊断中首先强调的方法,但如何进行技术层面的操作,历史资料中则只见大端,具体之道没有论述。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手部气色望诊具有可操作性,实践证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诊“未病”有实际意义。 手部气色望诊笔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29.html

王大增_五、中西结合,融会贯通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使中医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让世人嘱目,使许多中医宝库中的精华能被世人接受,并为全人类服务。 中西医结合,最具体地表现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是中医诊病方法,根据辨证拟定治法,即辨证施治。中医重在辨证,西医主在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wangdazeng/553-3-5.html

共找到401,1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