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气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法名词,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就是在针入穴位后用较长时间的留针来促使“气至”的一种方法,属于针法中补法的一种。此法多用于身体虚弱,不适宜接受较强刺激手法的病人。...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60.htm

丹田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道家有称人身脐下三寸为丹田,认为这个部位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处。气功意守部位名词。其部位有三:脐下的叫“下丹田”,心窝部的名“中丹田”,两眉之间的称“上丹田”。...

http://qihuangzhishu.com/109/92.htm

五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眼科名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轮,喻眼珠形圆而转动灵活状似车轮。《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巢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中医为了论述眼部的病理...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029.htm

序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初不料我中医方药祖本的伤寒论的本身眞相,自古到今,未曾明白示人以整个的认识也。自来注伤寒论者,无不曰风中肌腠,寒伤皮毛。如不发汗将风寒发散出来,这风寒就会由太阳传入阳明而成阳明病,传入少阳而成少阳病。或风不中肌腠,寒不伤皮毛,风寒直中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9-1.html

序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初不料我中医方药祖本的伤寒论的本身眞相,自古到今,未曾明白示人以整个的认识也。自来注伤寒论者,无不曰风中肌腠,寒伤皮毛。如不发汗将风寒发散出来,这风寒就会由太阳传入阳明而成阳明病,传入少阳而成少阳病。或风不中肌腠,寒不伤皮毛,风寒直中三...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8.htm

巨刺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身体一侧疼痛,而对侧的脉象出现异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经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70.htm

缪刺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虽有身体外形疼痛的症状,但脉象(九候)正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络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77.htm

导气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法名词,语出《灵枢.邪客篇》。是促使针刺“得气”的一种手段。得气所出现的感觉之有无(也就是气至与否),一般多通过各种针刺的手法操作(控制一定的刺激强度等因素)而产生。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43.htm

调气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法名词,见《灵枢.官能篇》。应用针刺的补泻方法,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改善人体的机能。也就是通过针刺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纠正体内各种组织和内脏的病理状态。针刺的这种治疗作用,称为调气。如《灵枢.终始篇》:「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调气治病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50.htm

得气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法名词,语出《素问.离合真邪论》(《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称“气至”,义同),即针感(或针响)。在针刺穴位后,经过手法操作或较长时间的留针,使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行针者则觉得针下沉紧;称为得气。这种针感产生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745.htm

共找到368,9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