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古至五四运动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实践、探索,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不断发展提高,创建了灿烂的祖国医学,同时也创建和发展了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充实阶段和成形阶段。(一)...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中医内科古称“疾医”、...
...中医内科学范畴的外感病如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已另设专科。内科的部分急症则编入《中医急诊学》。本版自考教材所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内伤杂病和部分外感病。即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疾病为主要研究和阐明的对象,按其体系分为肺病证、心脑病证、脾胃病证、肝胆...
...以疾病性质别类,如热病;有的按病机区分,如厥逆;有的根据病位冠名,如心痛。内容多散见于各篇,但也有以“举痛论”、“厥论”、“厥病”、“热论”、“热病”、“刺热论”、“评热病论”等设专篇以论专病者。《内经》还为中医治疗学提出许多正确的治则治法...
...目录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复方雷榧丸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复方雷榧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复方雷榧丸【处方】生雷丸末30克 榧子仁30克 苍术15克 白术15克 皂矾15克【制法】共细末,水泛小丸,如...
...目录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蛲虫外用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蛲虫外用方【处方】苦楝皮30克 雄黄30克 槐皮15克【制法】上药共为极细末。【功能主治】杀虫止痒。治蛲虫病,肛门瘙痒,入夜尤甚。【用法用量】用麻油...
...治疗学是研究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实用学科。治疗原则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制定的,对疾病治疗的立法、选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则。治疗方法则从属于治疗原则,包括在治疗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对某一疾病的治疗大法和对某...
...目录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冷秘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冷秘汤【处方】肉苁蓉45克 肉桂末3克(冲)硫黄末3克(冲)干姜9克 半夏9克 大黄9克(后下)火麻仁12克【功能主治】温补脾肾,润肠通便。治脾肾阳衰,...
...目录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乌豆威灵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乌豆威灵汤【处方】川乌6克 草乌6克 白芍15克 甘草6克 黑豆90克 红花3克 黄耆12克 威灵仙9克 麻黄3克【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
...1、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的充实和发展魏晋以还,内科疾病的病因学有较大发展,许多疾病的病因得到充实。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不少疾病的病因观察与认识已经比较深入,其对“寸白虫候”(绦虫病)的感染途径是饮食不当,食生猪牛肉片;瘿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