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焦辨证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上、中、下三焦论述温病的证治以来,三焦辨证就成为温病辨证的方法之一。这是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在《伤寒论》及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传变规律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着重阐述了三焦所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0.html

三焦病证的传变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病证是外感温热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临床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一般的传变规律。早期常表现为上焦病证,传变多由手太阴肺经开始,进而传入中焦及下焦,这种传变途径称之为顺传。若邪重,病人体质弱也可逆传心包。有的也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5.html

详解三焦辨证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在《伤寒论》六经辨证及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将外感温热的证候归纳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用以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其传变规律。 上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8.html

三焦_《银海指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三焦分上中下,目疾是上焦,无有论及中下者。然细按之,则三焦各有见症,不可混治。头痛鼻塞,耳 面疮,目红肿痛,唇疮口糜,此皆上焦也,治宜清火发散,疏肝养目。肚腹膨胀,胸膈不舒,两目干涩或沿烂,此乃中焦也,治宜消积行气。香港脚壅肿,...

http://qihuangzhishu.com/751/35.htm

三焦决漏水方_《外台秘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深师疗三焦决漏,水在胁外,名曰水,腹独肿大,在腹表用大麝香丸。华佗方。麝香(三铢研) 雄黄(六铢研) 甘遂(十二铢熬) 芫花(十二铢熬)上四味捣合下筛,和以白蜜,丸如大豆二丸,酒下,日三服,可至四丸,节饮食。禁肥肉生菜之辈有效。(千金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taimiyao/121-27-22.html

三焦论二首_《外台秘要》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其道,名曰∶漏泄。其则肘掌痛,食先吐而后下,气不续胸膈间厌闷,所以饮食先吐而后下也,寒则精神不守,泄下便利,语声不出,若实则上绝于心若虚则引气于肺。(出第四卷中千金同)千金论曰∶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少腹尤坚,不得小便...

http://qihuangzhishu.com/121/117.htm

手少阳三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手少阳三焦经所发生的病候。《灵枢·经脉》载:“三焦手少阳之脉……是动则:耳聋,浑浑焞焞,溢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脱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又《灵枢·邪气藏府形》:“三焦病者,腹胀气满,小腹尤坚,...

http://qihuangzhishu.com/193/915.htm

三焦辨证及其传变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吴鞠通)在《内经》及叶桂等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根据温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三焦所属脏腑经络产生病理变化所出现的临床表现,把外威温热的一般过程,划分为三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3.html

三焦辨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温热辨证方法之一。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是温热辨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结合温热的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心肺病变属上焦;脾胃病变属中焦;肝肾病变属下焦。三焦所属各经的主要症状如下:上焦:手太阴肺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59.html

手少阳三焦经病证_【中医宝典】

...本证是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三焦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耳聋,耳后疼痛,咽喉肿痛,目外眦痛,面颊肿痛,肩、臂、肘外侧疼痛,小指次指不用,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 机分析:手少阳三焦经脉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出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49.html

共找到152,3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