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阳明经病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脉经·大肠阳明经病证:“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大肠有寒,鹜溏。有热,便肠垢。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寒则泄食...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136.htm

少阳三焦经_针灸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少阳经穴主治内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人心湛寂,欲想不兴,则精气散在三焦,荣华百脉。及其想念一起,欲火炽然,翕撮三焦,精气流溢,并与命门输泻而出,故号此府为三焦少阳三焦经穴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dacheng/1043-10-2.html

脉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厥阴经病证第一 胆足少阳经病证第二 心少阴经病证第三 小肠太阳经病证第四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胃足阳明经病证第六 肺太阴经病证第七 大肠阳明经病证第八 肾足少阴经病证第九 膀胱足太阳经病证第十 三焦少阳经病证第十一 卷七 病不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ing/index.html

三焦病证的传变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传变,一般多由上焦太阴肺开始,传入中焦,进而传入下焦,此为"顺传", 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若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称为"逆传",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 三焦病证自上而下的传变,这是一般的规律。临床有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71.html

浅谈三焦辨证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以上、中、下三焦论述温病的证治以来,三焦辨证就成为温病辨证的方法之一。这是依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的概念,在伤寒论及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温病传变规律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着重阐述了三焦所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0.html

三焦病证的传变_中医辩证三焦辩证_【中医宝典】

...三焦病证的传变 三焦病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临床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一般的传变规律。早期常表现为上焦病证,传变多由太阴肺经开始,进而传入中焦及下焦,这种传变途径称之为顺传。若病邪重,病人体质弱也可逆传心包。有的也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405.html

难经正义三焦评_医旨绪余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也。盖医以为宗,不载,如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孙思邈,皆擅名古今者,未有一言及此。史载秦越人隔垣洞见人脏腑者,假令三焦如手掌大,何不言之,而反曰无形之气。又观少阳经起止散络,亦无夹脊贯脑之说,独陈无择言之,岂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hixuyu/742-5-8.html

三焦辨_三指禅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难经三焦,一则曰∶有名无形,与厥阴相表里。再则曰∶有名无形,其经属少阳。词旨极为明白。叔和定脉经,因之以立论,可谓善于祖述矣。辨脉诀者,不求甚解,以为明有其经,又曰无其形,自相矛盾,为此不经之谈。而有为之原者,脉诀...

http://zhongyibaodian.com/sanzhichan/786-5-33.html

脉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现有几十种刊本。1949年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②...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03.htm

脉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脉经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刻本颇多,现有几十种刊本。1949年以来,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卫生出版社先后有影印本刊行。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53.htm

共找到481,7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