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以三指搭脉,从患者的脉象中诊断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证实其科学性。但随着一些中医师西化,及一些患者对脉诊的神化,常常对脉诊认识存在着误区。 一是有些中医,自我贬低中医脉诊。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脉学理论学而不精,认为切脉只是象征性地...
...患者时运用。若寸口脉微弱,但趺阳脉有力,示胃气尚存,有救治可能;若无,则胃气绝,难救。而太溪候肾气,先天之本,存则若树之有根,无则根断,难救。临床实践证明,危症三脉同诊有生死相关的诊断意义,是中医临证时决断生死,救治危症的一大优势。 ...
...舌诊的注意事项 舌诊分虚实法 舌诊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望诊 四诊合参之望诊闻诊 头痛症鉴别诊断 望“变形指甲”诊病 望“人中”辨健康 望肚脐辩健康 望肤色辨疾病 望肤色知饮食健康 望目都望什么? 望舌苔原理 望舌选择降压药 望痰辩病 望...
...一部分,中医是中国文化一部分,中国文化,无论中医、中国画、中国书法、京剧、围棋、气功、太极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易学而难精。 脉诊,浮沉迟数是很容易的,尤其是迟数,老师学生都会有相同的感觉。难在三部九候和微、涩、散、革、结、代、芤、牢、...
...血管的关系,微循环与皮肤的关系分不开。中医经络的网络系统和现代医学动静脉及微循环的网络现象尽管提法不一,但用以说明中医诊断学之色脉诊有其相通之处。 色脉与循环系统(动静脉) 《内经》三部九候遍诊法所诊的部位都是可以触摸到的动脉脉搏,后世独取...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
...忽然明白,呼姚坐之,诊毕曰:“大人根器(指阴茎)上别有一窍,常流污水,对否?”邹大惊:“此吾之隐疾,事甚秘,汝何以知?”姚曰:“以脉得之”。邹始露出笑容,谢而求方,姚蒙说:“不须药也,至南京即愈”。并搬手指算计说:“今日初七,待十二日可到”。...
...诊脉的部位,与中医相似,但略有差异。中医诊脉以腕后桡骨头茎突出处为“关”,关之掌侧为“寸”,关之肘侧为“尺”,三个部位顺序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寸关尺。藏医诊脉也有冲、甘、恰之分,也用食、中、无名三个指头分别按诊冲、甘、恰三部,但藏医的寸,...
...而不学则怠,中医更应如此,岂能拿别人的生命当儿戏?华氏脉学在中医脉诊上有许多重大突破。经过几年的临床验证,诊病准确率很高,尤其是当前危害人们的重大慢性疾病,一步到位,直指病因。另外华氏脉学以脉为准,在许多病的治疗上有很多新的经验理论,比如...
...寸候肺、关候脾胃,两手尺脉候肾。脉诊时以环境安静,医展患双方气血平和为佳。患者将前臂平伸,掌心向上,腕下垫脉枕。医生切脉时,用左手按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病人的左手。布指时,以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位,无名指切尺位,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