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应该做哪些检查?_中毒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1、血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正常人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可达5%~10%,其中有少量来自内源性一氧化碳,约为o.4%~o.7%。轻度一氧化碳者血中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可高于30%,严重中毒时,可高于50%。但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37.html

煤气中毒的急救要点_急救常识_中毒急救_【中医宝典】

...*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它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常因使用煤炉漏气或采矿时通风不良而发病。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10倍,而它的解离速度是氧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10668.html

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并发哪些疾病?_中毒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一氧化碳(即煤气)(carbonmonoxidepoisoning)大多由于煤炉没有烟囱或烟囱闭塞不通,或因大风吹进烟囱,使煤气逆流入室,或因居室无通气设备所致。冶炼车间通风不好,发动机废气和火药爆炸都含大量一氧化碳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34.html

天冷保暖勿忘预防一氧化碳中毒_中毒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 (一)诊断要点 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26.html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_中毒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一氧化碳是含碳酸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 (1)工业上,炼钢、炼铁、炼焦;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醛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 (2)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35.html

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用火、取暖、洗浴时缺乏预防措施,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几乎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后,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高300倍,使血红蛋白丧失了携带氧的能力和作用,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149.html

中毒”后如何急救与防治!_【中医宝典】

...一氧化碳中毒:迅速脱离毒环境 春节期间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最常见中毒原因是煤气热水器安装在半密闭空间,或用煤炉取暖时没有注意通风问题。 空气里一氧化碳超标时,它能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6739.html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_中毒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急性一氧化碳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其中头痛对于神志尚清的患者来说常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头痛较重,颖部有搏动感,尚有头沉重感、头晕、眼花、心跳、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症状。 较重的病例,出现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脉快、多汗、...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39.html

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措施_中毒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故应用高压氧舱是治疗一氧化碳最有效的方法。将病人放入2~2.5个大气压的高压氧舱内,经30~60分钟,血内碳氧血红蛋白可降至0,并可不发生心脏损害。 中毒后36小时再用高压氧舱治疗,则收效不大。及早进高压氧舱,可以减少神经、精神后遗症和降低...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31.html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病理_中毒一氧化碳中毒_【中医宝典】

...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系统后遗症”,出现肢体瘫痪、震颤麻痹、周围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发作性头痛、精神障碍,甚至癫痫等。重度中毒者,其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几乎100%。 二、病因病机本病是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出现神昏肢软、抽搐、呼吸...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9128.html

共找到18,4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