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文化和西医文化融合_【中医宝典】

...中西医文化融合及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问题。 目前西医科学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重在针对病原、形态和异常功能对症治疗。而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人合一,治病求本。比如原发性高血压病,西医限于对症降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98.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三)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医学史是一个网络状结构,这种纵横交织、纲举目张史书体例,能比较全面系统地容纳中国医学基本内容,虽在形式上比较固定少有变动,但每章节内容则各不相同,然而却能从中看出上下衔接与发展变化。 (二)关于医学起源问题。中外医史界、科技史界历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1.html

谚语中医药文化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防病药。” 事物两面性规律是无法逾越,伴随着谚语特殊表达效果而来,是它“水分”问题和如何处理好这些水分与医学学术关系问题。“四季不离蒜,不用去医院”、“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等,强调都是事物一个方面,不能把大蒜、萝卜...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66.html

《大国医》再掀中医文化热潮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09年内地荧屏第一个文化高潮。 首揭中医正骨神秘面纱 打响09文化大剧第一炮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很高声誉。以往影视和文学作品中也经常会有对中医学表现和研究。但作为中医学重要支学之一正骨学却...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37.html

宝藏 简历_【中医宝典】

...张宝藏,字澹,唐栎阳(今陕西临潼)人,约生活于公元六世纪。唐贞观年间(627~649),宝藏年已七十,任金吾长,时太京李世民患气痢,诸医屡治无效,于是下诏征医方,宝藏曾患此疾,服乳煎毕拨方而愈,他具疏此方以。太宗服药后,痢即全愈。宝藏因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56.html

中医文化再认识_【中医宝典】

...标签:中医文化世界上绝没有第二种医术能跟中医相提并论。中医几千年来发展,已经上升到一种文化“层次”了,而且,中医文化是无比博大精深。 我想,用“文化”这词来形容一种事物,可以说是对事物其所负载内容一个十分肯定。当然,我们绝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23.html

隋唐五代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化学药物,在唐代医药学上得到广泛应用。孙思邈在《千金方》记载飞水银霜方和“太一神精丹”制备,《唐本草》记述齿科填充剂等等,真实地反映了这方面情况。 医学,在隋唐时期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科学技术进步,中外交流频繁,...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00.html

中医药文化文化宝库中的瑰宝_【中医宝典】

...广大中国人民健康,中医药文化功不可没,中医药学功勋卓著。历代有名或无名医学家、药学家,如医和、扁鹊、张仲景、华佗、皇甫谧,孙思邈、鉴真、钱乙、庞安时、宋慈、李东垣、李时珍、陈实功、吴又可、叶天士、丁甘仁、施今墨、蒲辅周等等,演绎了一个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844.html

中医存废文化惰性问题_【中医宝典】

...问题,这是一个民族能不能继续前进问题。”把中医上纲上线到事关文化命运、民族前途,我就知道中医存废之争已不是简单医学之争,技术之争,而是文化之争,民族之争。 为什么这样说呢?道理很简单,试问那些支持中医人,在生病时有多少人首选中医看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93.html

中医药学文明史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等,有力促进了医药卫主之进步。 辽、夏、金、元与两宋王朝并立以至元灭宋统一全国。这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大融合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一个辉煌时期,为多...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93.html

共找到864,3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