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介绍

...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1056年(仁宗嘉祐元年),领苏轼、苏辙去汴京,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衡论...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356.html

荐表苏洵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伏而不出,故朝廷亦莫得而闻,此乃如臣等辈所宜求而上达也。伏见眉州布衣苏洵履行纯固,性识明达,亦尝一举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论机策二十篇,辞辩宏伟,博于古而宜于今,...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479.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课、矿课之类,亦也。——说文通训定声 省刑罚,薄敛。——孟子·梁惠王上 秘书监杨万里。奏输帛于官,谓之。——宋史·食货志 又如:税政(税收政策);珰(掌管税收的宦官);敛(税收);粮(元明两代征收米、麦等实物的赋税...

http://hanwen360.com/x/7A0E.html

苏洵评价

...除了在家庭教育上称得上是天下父亲的典范,在自学成材上,苏洵也是后人的楷模。“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三字经里对于苏洵的描述。苏洵是幸运的,创造了中国第一文人家庭的奇迹。 ...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359.html

苏洵的事佛奉道和信仰_文学家_【文学360】

...名胜古迹。 苏洵游过的道释名胜古迹大致有青城山和峨眉山、成都的玉局观、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虔州的天竺寺、丰都的仙都观等。 苏洵游峨眉山和青城山是在青少年时期,其忆山人五言七十八韵诗中云: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46.html

在线阅读

...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分色、香、味、藏、炙、碾、罗茶、侯茶、①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焙、笼、砧椎、铃、碾、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是继之后最有影响的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350.html

苏洵纪念设施

...墓地 苏洵墓,别名苏坟山,位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土地乡公益村西。为苏洵及夫人程氏、苏轼原配夫人王弗的墓地。始建于宋代,清嘉庆年间进行过大修。欧阳修苏洵墓志铭中有“苏君,讳洵,字明允……葬于彭山之安镇乡可龙里。”早在北宋嘉祐二年(1057...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360.html

苏洵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http://wenxue360.com/author/554.html

苏洵简介_文学家_【文学360】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被称为“三苏”,均名列“唐宋八大家”,有嘉佑集传世。 苏洵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41.html

六经论·春秋论苏洵_史书_【文学360】

...六经论·春秋论苏洵 赏罚者,天下之公也。是非者,一人之私也。位之所在,则圣人以其权为天下之公,而天下以惩以劝。道之所在,则圣人以其位为一人之私,而天下以荣以辱。 周之衰也,位不在夫子,而道在焉。夫子以其是非天下可也。而春秋赏人之...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82.html

共找到487,32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