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脉经的著作形式限制了法在方书中的作用 辑要辑要 常见的腹诊及其意义 从脉经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 对图的研究现状 对四诊发展的展望 古代圈的意义和不足 古代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古脉法学著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重刻奇经八脉序_濒湖脉学

...,朱晦翁尝讥其鄙浅伪书矣。诀行而脉经隐,诀之误既明,脉经其可复兴乎?奇经八脉者,其名出于难经,而其论原于素问,以非十二经之正,故谓之奇经也。 昔湻于意拜受公乘阳庆书奇欬术,即此世之医者,且不能举其数,况通其义乎。叔和曰:“瓦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39.html

中医妇科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成功地进行了摘除死胎的手术。四、魏晋南北朝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晋,王叔和著成的脉经使诊脉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1-2.html

邢增捷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江西新昌县人。先习儒,后改攻医,精究内经金元诸大家之,颇有心得,治病不计报酬,临证每获奇效。着有医案心法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诀删补等书,均未见刊行。...

http://qihuangzhishu.com/195/619.htm

中医妇科的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成功地进行了摘除死胎的手术。四、魏晋南北朝隋代(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晋,王叔和著成的脉经使诊脉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0.html

促脉_疡科纲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命名本旨,毫厘千里。(乾隆时日本丹波元简辑要亦主此说,引证尚为明晰。)以内科为病言之,则阳升头面,气结胸中,或痰聚上脘者,其皆独盛于寸。促速不舒,是其明证。以外科言之,则上部实热,壅而为疡者,亦当有此脉象。丹波氏谓独盛于寸,与溢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kegangyao/805-5-14.html

的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医诊断学研究出现高潮,产生了大量专著。其中王叔和所撰脉经10卷,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知识,并有许多创造发明,是中医诊断学的奠基之作。除此之外,梁七录隋书·经籍志等尚著录十余种著作虽已...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4.htm

促脉_疡科纲要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命名本旨,毫厘千里。(乾隆时日本丹波元简辑要亦主此说,引证尚为明晰。)以内科为病言之,则阳升头面,气结胸中,或痰聚上脘者,其皆独盛于寸。促速不舒,是其明证。以外科言之,则上部实热,壅而为疡者,亦当有此脉象。丹波氏谓独盛于寸,与溢出...

http://qihuangzhishu.com/805/28.htm

中医脉象之革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的革未能很好理解,个别书中仍用古说者,如诀阐微说:“革来浑浑而浊乱……”等。辑要说:“案仲景日:‘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埽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因此观之时珍辨诸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0.html

共找到645,32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