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本义来看老子,他所说的,完全相同于周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传统文化的思想。在《周易》的卦、交辞中,再三申述宇宙的一切法则,始终不离循环往复的因果定律。 有与无,是彼此互为因果,相生互变的。它的重点,在相生的...
...十们,介于出世入世之间的,却可在《高士传》里找出典型。 现在我们只就一般所熟悉的,由乱离时期到治平时代的两位中间人物,作为近似老子所说的修道者的风格。在西汉与东汉转型期中,便有严光。在唐末五代末期到赵宋建国之间,便有陈抟。 严光,字子陵。他...
...”与“天”,甚至在同一句中,有时把它当动词或形容词用,有时又把它当名词用,就不会混淆不清了。 假定我们要问,《老子》本书第一章首句中两个“道”字,应当作哪种解释才恰当?我只能说:只有亲见老子,来问个清楚。不然都是他说老子,或我说老子,姑且备...
...永远只有否定,也可以说永远都是肯定罗!此其所以一变再变,而形成“误尽苍生是此言”了!由这个道理,我们一再说明老庄的思想与孔孟的学说,都是由《易》理而来,以便明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所自来。 例如:“曲则全”这一原则,也不是老子所独创的,《易经》...
...现代学术界,研究《老子》的趋向,归纳起来,大概可分为三个路线:第一类:纯粹走哲学思想的研究路线。 作这方向研究的人,各有各的心得,各有自己的见解。乃至有人以西方哲学来批评《老子》,或者以西方文化来与《老子》 比较。这是学术性的一类。 第二...
...,是以不去。” 由《老子》的首章而接连这一章的全段,很明显地看出他说自形而上道的无名开始,一直到形而下的名实相杂,再到“同出而异名”因果相对的道理,自始至终,是要人匆作祸首、莫为罪魁的教示。但是,他说归说,后世用归用,完全不是老子说的那样。...
...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然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例如任继愈说:“动与静的矛盾,应当把动看做是绝对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老子虽然也接触到动静的关系,但他把矛盾的主要方面弄颠倒了,也就是把事物性质弄颠倒了。因此...
...,有体有用,道体在形而上的自然,道用却在万物万事,平常日用之间。因此,他的道,也正如孔子的门人曾参所著《大学》一书中所说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不能离开此道。 因此,老子前后所说的知四不——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在体而言,有同于...
...罪过。 我们引用了这一段历史的事实,来说明《老子》这一章“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被宋真宗反用的前因后果,当然并非老子的本意,更不可随便又给老子背上黑锅。 总之,我们不要忘了老子著述的本意,首重效法自然道德的原则,...
...惟“失臣”之“臣”,当从永乐大典本作“根”,以与首句相应,“根”“君”为韵。 右景龙碑本四十六字,馆本章末注“卅六字”,卅为○字之误。河、王本四十七字,傅、范本四十九字。河上题“重德第二十六”,王本题“二十六章”,范本题“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