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法言·修身卷 〔注〕求己以反本,守母以存子,此其大要。〔疏〕修,世德堂本作“修”,下并同。注“守母以存子”。按:老子云:“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注〕无敌于天下也。〔疏〕“矫思...
...扬子法言·问神卷 〔注〕测于天地之情者,潜之乎心也。心能测乎天地之情,则入乎神矣。〔疏〕此篇多阐发经义。自“或问神”至“圣人以不手为圣人”,皆论易道。“经可损益与”以下,则杂论五经。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引伸为神智。易系屡言神...
...扬子法言·渊骞卷 〔疏〕吴曹侍读元忠云:“汉书艺文志:‘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本注云:‘法言十三。’此十三篇,即本传之十三卷。文选班孟坚答宾戏注引作‘十二卷’者,宋祁校本云:‘李轨注法言本,渊骞与重黎共序。’知轨据汉世传本,重黎、渊骞幷为一...
...,则人循之耳。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董子春秋繁露亦谓“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四方”。均以正己在先,正人在后,即法言“躬工人绩”之义也。法言文词隐奥,李注望文生义,可谓失扬子之旨矣。(一)“谥”字原本作“证”,形近而讹,今改。 吾...
...扬子法言·寡见卷 〔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其所以发扬德音。〔疏〕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按:老子文。 吾寡见人之好徦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徦则偭焉。〔注〕叹人皆好视听诸子近言近说,至于圣人远言远义,则偭然而不视听。或曰:“曷若兹...
...《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诗》、《书》、《礼》、《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其益可知也。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 8、卷五:或曰:“《易》损其一也,虽憃知阙焉。至《书》之不备过半矣,而习者不知,惜乎《书》序...
...扬子法言·先知卷 〔注〕图难于其易,求大于其细,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如斯而已矣。〔疏〕注“图难”至“已矣”。按: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
...本书为汉杨雄所著,全书尊圣人,谈王道,传播儒家思想。法言是杨雄(公元前五三年公元一八年)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之一。汉书杨雄传载其自序去云:“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惑众,使溺于所闻...
...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如贤人谋之,美也,诎人而从道。如小人谋之,不美也,诎道而从人。 3、卷七: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
...扬子法言·五百卷 〔注〕夫言者,所以通理也。五百岁一圣,非经通之言,故辨其惑罔之迷也。 或问:“五百岁而圣人出,有诸?”〔注〕孟轲、史迁皆有此言。曰:“尧、舜、禹,君臣也而并;文、武、周公,父子也而处。汤、孔子数百岁而生。因往以推来,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