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必若所云,是越人至今存,而轩、岐不古也,嘻!亦 矣。昔扬子云作《太玄法言》,桓谭以为必传,且谓世人亲见子云,故轻其书。当时博闻如刘歆,亦恐后人用覆酱瓿。然则世之所为訾先生,亡乃类是也乎。乃余则以为医顾业精否耳。业诚...
...扬子法言·问神卷 〔注〕测于天地之情者,潜之乎心也。心能测乎天地之情,则入乎神矣。〔疏〕此篇多阐发经义。自“或问神”至“圣人以不手为圣人”,皆论易道。“经可损益与”以下,则杂论五经。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引伸为神智。易系屡言神...
...扬子法言·吾子卷 〔注〕崇本在乎抑末,学大道绝乎小辩也。法言 李轨注 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注〕少年之事。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注〕悔作之也。或曰:“赋可以讽乎?”曰:“讽乎!〔注〕骇叹之声也。讽则已,...
...扬子法言·问明卷 〔注〕防奸必有其统,揆物必以其度,察见至微之理,探射幽隐之情。 或问“明”。曰:“微。”或曰:“微何如其明也?”曰:“微而见之,明其誖乎?”〔疏〕说文:“微,隐行也。”按:引伸为凡隐之称。经传以为显著之反。问明而曰微,犹...
...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如贤人谋之,美也,诎人而从道。如小人谋之,不美也,诎道而从人。 3、卷七:或问:“五经有辩乎?”曰:“惟五经为辩。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
...扬子法言·君子卷 君子卷第十二〔注〕夫君子之所以为美,布护蔓延,在乎众篇,岂惟于此?而表其篇目者,绝笔在乎孝至,无以加之而已。〔疏〕注“夫君”至“而已”。按:法言篇目,皆摘篇首语二字为之。此以君子命篇,不必别有意义也。布护、蔓延并叠韵连语...
...扬子法言·寡见卷 〔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其所以发扬德音。〔疏〕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按:老子文。 吾寡见人之好徦者也。迩文之视,迩言之听,徦则偭焉。〔注〕叹人皆好视听诸子近言近说,至于圣人远言远义,则偭然而不视听。或曰:“曷若兹...
...1、卷二: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或曰:“赋可以讽乎?”曰:“讽乎!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或曰:“雾縠之组丽。”曰:“女工之蠹矣。”《剑客论》曰:“剑可以爱身。”曰:“狴犴使人...
...扬子法言·渊骞卷 〔疏〕吴曹侍读元忠云:“汉书艺文志:‘扬雄所序三十八篇。’本注云:‘法言十三。’此十三篇,即本传之十三卷。文选班孟坚答宾戏注引作‘十二卷’者,宋祁校本云:‘李轨注法言本,渊骞与重黎共序。’知轨据汉世传本,重黎、渊骞幷为一...
...,德言也;群言之宗,德行也。” 20、卷十三:或问“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观《书》及《诗》温温乎,其和可知也。” 21、卷十三:周康之时,颂声作乎下,《关雎》作乎上,习治也。齐桓之时縕,而《春秋》美邵陵,习乱也。故习治则伤始乱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