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刻奇经八脉序_濒湖脉学

...,朱晦翁尝讥其鄙浅伪书矣。诀行而脉经隐,诀之误既明,脉经其可复兴乎?奇经八脉者,其名出于难经,而其论原于素问,以非十二经之正,故谓之奇经也。 昔湻于意拜受公乘阳庆书奇欬术,即此世之医者,且不能举其数,况通其义乎。叔和曰:“瓦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39.html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4.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4.htm

数急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名词。数而弦。太阳表证,脉弦数,烦躁,恶心者,为病向里传之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颇欲吐,若躁烦,数急者,为传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75.htm

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90.html

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伤寒论曰:“阳明病,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迟,汗出多,责之里热,微恶寒者,责之外寒,故以桂枝汤散去外寒,而后方除其里热。故伤寒论又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39.html

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7.htm

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2.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0.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0.htm

共找到479,2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