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词义札记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连续出汗最好。连续之义,伤寒论中并非此例。该篇下文的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中的都是连续之义。 若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922.html

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然其勤求博采的是什么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钱超尘教授通过考证发现——汤液经法奠定伤寒论基础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汉书·艺文志·经方类曰:汤液经法三十二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552.html

伤寒论的整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了很大进展,有许多著名医家致力于此,涌现出一大批以伤寒命题的研究著作。宋代伤寒论研究的特点是注重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而并不注重原文的注释和真伪的考证及条文的编次顺序;宋代医家对伤寒论固然相当推崇,但并末将其视为不可更动一字...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78.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配伍有度,主治明确,疗效显著,被后世为尊为经方。由于伤寒论的巨大成就,后世研究者很多,其注本约有成无已系(注解伤寒论),方、喻系(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尚论篇),钱塘二张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4.htm

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配伍有度,主治明确,疗效显著,被后世为尊为经方。由于伤寒论的巨大成就,后世研究者很多,其注本约有成无已系(注解伤寒论),方、喻系(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喻嘉言尚论篇),钱塘二张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张锡驹伤寒论直解)...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44.htm

伤寒论金匮要略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论的推祟、理解和应用。1、主张错简重订的医家(1)喻昌与三纲鼎立说:喻昌研究伤寒论尊张仲景为至高,对自王叔和以降历代注家多有非议。而独对明代方有执一人颇赞赏,以为对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削去叔和序例,大得尊经之旨,尤其认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78.htm

半表半里最初出现于伤寒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世纶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对于半表半里是谁先提出、最早见于何处?历来争议不断,多数人认为是成无己先提出,理由是伤寒论记载是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而成无己才明确提出半表半里。即半在里半在外,和半表半里不是同一词义。但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734.html

温病乃伤寒论之阳明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温热、湿温两大端。温热病多发于温邪上受,温病初起,同伤寒一样,亦多见恶风寒,其原因多释为温邪郁遏卫气,卫气不得舒展卫外而恶寒。伤寒论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故虽恶寒,用桂枝汤,乃以热济热,无怪乎后人之多议也。 笔者认为,所谓温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39.html

伤寒论三阴三阳位序体现经方发展史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位由二变为三,才形成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从字面而言,六经给人一个只是经脉致病的印象,加之后世用脏腑经络解释伤寒论,并不能全面反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思想。究其实质,还是三阴三阳辨证较能贴近仲景本意。 ●内经的三阴三阳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593.html

伤寒论本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章氏推崇叶天士,每用其医理阐释伤寒论要旨。并博采众说辨别义理,证其讹谬,以期合乎意旨(见自序)故以本旨为书名。本书另取顾景文所整理的温证论治加以注释,作为外感温病治法;又注释了湿热条辨(旧题薛雪撰)作为暑病治法,以补充...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32.htm

共找到583,9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