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原理及其原则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所在,为什么能判断出其病本质呢?其原理就在于“从外知内”(灵枢·论疾诊尺),亦即“司外揣内”(灵枢·外揣)。“视其外应,测知其内”,“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是前人认识客观事物重要方法。我国先秦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许多事物表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2.html

中医诊断学学习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一门实践性很强科学。光看书是看不出能力,所以有“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说法。王叔和著有脉经,该书是古代一部诊断学专著,这里王叔和,即指脉经诊断学中讲舌红、舌淡,不看不可能体会得到;讲脉弦、脉滑,不触摸,不体验,就辨不准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28.html

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疾病表现可以反映内在疾病本质。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往往通过病人自我感觉和医生观察到病人一些外在表现来推断病人内部病理变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以表知里……以诊则不失矣”,认为外在变化可以反映体内病变。灵枢·外揣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22.html

伤寒实证_伤寒九十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羽流病伤寒.身热头痛.予诊之曰.邪在.此表实证也.当汗之.以麻黄辈.数日愈.论曰.或问伤寒因虚.故邪得以入之.今邪在.何以为表实也.予曰.古人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为病则实.盖邪之入也.始因虚.邪居中反为实矣.大抵调治伤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jiushilun5720/306-79-0.html

虚证和实证关系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夹虚:此证常常发生于实证过程中正气受损患者,亦可见于原来体虚而新感外邪病人。它特点是以实邪为主,正虚为次。例如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证,本来是阳明经热盛,证见壮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由于热炽伤及气阴,又出现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等...

http://qihuangzhishu.com/92/49.htm

商榷解释_商榷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商讨 discuss 提出几点意见,与诸位商榷 我们所发表意见,都允许大家讨论、商榷。——要造成一种民主空气 国语辞典 商量、討論。 北史.卷三十二.崔挺傳:「商榷古今,間以嘲謔,聽者忘疲。」 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每博論之餘,何...

http://hanwen360.com/c/308947.html

内经选读教材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张新渝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材是传授与学习知识依据,其阐述应该明确、准确与正确。遗憾是,作为传承中医学经典巨著黄帝内经学术内经选读,从四版至七版,在阐述原著某些重要思想与观点时,却未尽如此。本文仅择其要者商榷于后。 “和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39.html

三版中医各家学说·喉科学说若干问题之商榷_【中医宝典】

...关键词:中医各家学说 三版教材 喉科学说 重楼玉钥中“枢扶氏曰”)为何又成为“梅涧医语”呢?推测是由于此书在传抄和刊行时,原文、注文有所混淆,导致眉目不清,有违本意。 笔者就以上几个问题提出商榷和看法,供本书再版时参考和修订。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28.html

伤寒实证_伤寒九十论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羽流病伤寒.身热头痛.予诊之曰.邪在.此表实证也.当汗之.以麻黄辈.数日愈.论曰.或问伤寒因虚.故邪得以入之.今邪在.何以为表实也.予曰.古人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为病则实.盖邪之入也.始因虚.邪居中反为实矣.大抵调治伤寒....

http://qihuangzhishu.com/306/79.htm

精气夺则虚 无邪人亦病——兼与张英栋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提出来,邪正概念是为治法服务,不能说讨论哪个更有意义。只有辨清了虚实,才能确定是“扶正”还是“祛邪”。实际在临床上,“精气夺”虚证并不少见,无邪之人亦可有病,如张子和所谓“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以及内经所言“脉细、皮寒、气少、泄痢...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877.html

共找到1,169,9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