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艺社讲演者为海京伯马戏团中的惠格纳,施因年老未讲。中华学艺社,一些中国留日学生组织的学术团体。一九一六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原名丙辰学社,后迁上海,改名“中华学艺社”。曾发行《学艺》杂志。 〔3〕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孟轲的话,见《...
...”,“误会”了而偏“有声誉”,“一般人所想说而没有说的话”却是误会和道歉:这要不笑,是必须不会思索的。 见于报章的短评上的,也有的是。例如九月间《自由谈》所载的《登龙术拾遗》上,以做富家女婿为“登龙”之一术,不久就招来了一篇反攻,那开首道:...
...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火线》、《光明》及《斯大林传》等。 〔4〕 “大学教授,下职官员” 这是邵洵美在《十日谈》杂志第二期(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日)发表的《文人无行》一文中的话: “大学教授,下职官员,当局欠薪,家有儿女老少,于是在公余之暇,只得...
...前记 自从中华民国建国二十有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由谈》的编者刊出了“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的启事〔1〕以来,很使老牌风月文豪摇头晃脑的高兴了一大阵,讲冷话的也有,说俏皮话的也有,连只会做“文探”的叭儿们也翘起了它尊贵的尾巴。但有趣的...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三日《申报·自由谈》。 〔2〕 俄捕 旧时帝国主义者在上海公共租界内雇佣白俄充当的警察。 〔3〕 “自行失足落水” 这是国民党当局为掩饰自己屠杀爱国学生的罪行时所说的话,参看本卷第10页注〔2〕。 〔4〕...
...扑空〔1〕 丰之余 自从《自由谈》上发表了我的《感旧》和施蛰存先生的《〈庄子〉与〈文选〉》以后,《大晚报》〔2〕的《火炬》便在征求展开的讨论。首先征到的是施先生的一封信,题目曰《推荐者的立场》,注云“《庄子》与《文选》的论争”。 但施先生...
...掷出飞剑,不过这也和十九路军〔3〕一同退出上海,现在是正在准备开映屠格纳夫的《春潮》〔4〕和茅盾的《春蚕》〔5〕了。当然,这是进步的。但这时候,却先来了一部竭力宣传的《瑶山艳史》〔6〕。 这部片子,主题是“开化瑶民”,机键是“招驸马〔7〕”...
...于是得了新的启示:凡纪念,“礼”而已矣。 中国原是“礼义之邦”,关于礼的书,就有三大部〔3〕,连在外国也译出了,我真特别佩服《仪礼》的翻译者。事君,现在可以不谈了;事亲,当然要尽孝,但殁后的办法,则已归入祭礼中,各有仪,就是现在的拜忌日,做...
...的可笑。永远反刍,自己却不会呕吐,大约真是读透了《庄子》了。 十一月四日。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七日《申报·自由谈》。 〔2〕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语出《韩菲子·难势》:“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
...自由谈》。 〔2〕 派队剪除长衣的事,指当时四川军阀杨森的所谓“短衣运动”。《论语》半月刊第十八期(一九三三年六月一日)“古香斋”栏曾转载“杨森治下营山县长罗象翥禁穿长衫令”,其中说:“查自本军接防以来,业经军长通令戍区民众,齐着短服在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