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邪以救正”的原则。 邪无虚实之分,但有内外之别,外邪多由感受六淫或者疫疠之气引起,多表现为实证,一般可以采取攻邪之法;内邪多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如内生五邪等,多表现为虚证或本虚标实,治宜补虚为主,或标本兼治,也可“急则...
...强,邪气弱,则可“勇者气行则已”(《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易治或可“不治而愈”;正气强,邪气盛,则正邪交争而症状激烈,病不能算重。这样的分辨,较之虚实更有意义,更利于指导临床。 治病当攻邪 人体有邪,其前提是正气的虚。只有虚,才会有外邪...
...有序。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出发点,所谓“化不可待,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因此,“养”与“和”才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准则,“攻邪”也必须服从于这一准则。 张英栋否定了八纲辨证中的两纲——虚与实,提出了一个“虚实不足凭”的观点...
...论述;李东垣擅长补法,也有全从邪实处着眼的时候,所谓“六淫客邪,皆有余之病,当泻不当补”(语出《内外伤辨惑论》)。笔者认为,对于不同的观点,应放下己见,将不同的观点统一起来,减少自己临证中的盲点。 理论是有时效性的,理论有时是为纠偏而设。攻邪...
...邪重而累,不攻其邪则正益虚,此时治标急于治本,当采用先攻后补,先用攻法使邪势减退,继用补法使正气渐充,经过这样治疗,患者腹水退后则不再增加。同样道理,对于正虚偏胜者,不补其虚则正不胜邪,治本重于治标,应该先补后攻。因此,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塞中焦,脾不运化,肝失疏泄,气郁血凝,肝络瘀阻,脾肾两虚,三焦壅塞,气化失司,水湿内停所致。正虚为本,瘀浊阻结为标,是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的复杂重证。治疗主张攻法与补法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内服汤剂重在辨证施治,调节整本,提高免疫功能。当...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中医药报》近日连续刊登了三篇关于邪正、攻补的争鸣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5月16日张英栋先生发表的《有邪才病,治病当攻邪》一文,尽管是为了阐发金元著名医学家张从正的论点和纠正时弊的喜补畏攻而作,但是...
...病体的邪正盛衰,为治疗提供依据。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 土的帛书中就有"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的记载,实证宜攻邪,即取其有余,虚证宜补正,即益其不足,虚实辨证准确,攻补方能适宜,才能免犯实实虚虚之误。 虚证 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不足...
...补虚也可以被认为是祛邪,这是攻与补的辨证关系,攻补不可绝对分开,攻中有补,其实补中也有攻。在今天看来,攻邪的更准确说法应叫去除病因,病因不但是实邪,虚邪也可以成为病因。 ...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实。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而邪气也不太盛。实证反映邪气太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剧烈。虚实辨证,可以掌握病者邪正盛衰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