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代替方证——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差异是医生辨证论治水平不同的结果,方证病机对应的理论规范没有关系。 ●临床诊断和治疗因医生而不同,是西医和中医都十分常见的现象,不能把这种现象当成证据来否定方证对应的病机确定性,进而否定中医理论。 ●生命客观是时空环境相联系的客观,立足生命...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932.html

方证相对是辨证论治典范——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吕志杰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所谓,指方剂;证,指证候、病机。认识疾病的关键是“证”,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是“”。方与证乃是仲景医学的核心。 ●根据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得出其“证”(病机),施以相对应的方药,便为“方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269.html

方证不同于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症状的“”,《伤寒论》六经提纲六经病脉证并治的“证”也是指“”,为了避免《中医基础理论》所说的“证”“辨证”的概念混为一谈,还建议将伤寒学界所谓的“方证”改称为“”,且“论治”体系概念,也统一用“”,而不用“证”。 由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2.html

中医不可能十人一方——熊兴江医师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思辨”,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中医学无法离开“思辨”。追求实证,我们可能做到“十人一”;接纳思辨,我们只能是“十人十方”。 ●病机也属于方证的路径之一。如果把方证只...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746.html

准确方证 活用经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仲景,《伤寒论》在第317条少阴病通脉四逆汤证条文中说的“病皆相应者,乃服之”,已经点出了“方证相应”的主旨,那就是所病证某方相符合,即为某方的应用指征,就可以服用某方。后世不少医家在学习应用《伤寒论》时,对于经方治的方证相应多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377.html

方证是高层次的辨证方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能够根据主诉主症以外的特殊“”来抓方证,能够抓住疾病的特殊矛盾而重点出击,专专治;能够根据个别、微妙的“”预知“机先”,测识“病机”的隐匿之处而施以出奇制胜的治疗。 方证和辨证的区别是高下之别 方证的方是前人久经使用而历验不爽的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330.html

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论“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四诊可以说六经、方证是正确的,但治疗无效,是因附子用量不足,即虚实不对应,不能恰好适应病情,即未达到方证对应,当附子用至30克,恰好病情相合,即达到方证对应,故使病愈。 类似治验在临床屡见不鲜,实际历代前辈有深刻体会,此在《伤寒论》亦...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186.html

胡希恕_胡希恕运用经方三浅析 病位 病性 方证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伤寒论》产生怀疑,这是未能明白运用经方的指导理论——六经辨证的实质所造成的,六经辨证是脱离脏腑经络、具有独特理论的体系,脏腑辨证有互补之妙,实无对峙之情。胡希恕先生运用经方的“三——病位、病性、方证,诚为入仲景之门的简便法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xishu/1162-2-1.html

抽丝剥茧方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的梳理 患者初诊以失眠、腹胀为最主要症状。腹胀、纳差,脉不浮、不弦,苔腻,提示病位在里。结合便干、口苦,似有阳明之嫌,但口不干、脉不实,提示此腹胀属太阴。在太阴方证中,外台茯苓饮方证本案较合,冯世纶在《中国汤液经》一书中指出:“本方治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978.html

中医应能十人一_【中医宝典】

...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把握上趋向一致,都能恰到好处地将方药疾病的症状体征衔接统一起来,这就是方证对应、方证论治。方证,是方剂使用的客观证据,即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临证时主张有是证(客观可见的证据,即症状体征)用是(药),方随证转。面对患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555.html

共找到417,40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