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胸闷,时或神志恍惚不清,舌苔腻,脉弦滑。治宜涤痰化浊、息风通络,予涤痰汤加减。 基本方药:法夏、橘红、制南星、石菖蒲各10克,茯苓16克,天麻、白僵蚕各12克,桑枝、钩藤(后下)各30克,红花6克。 临床辨证加减:眩晕、呕逆者,加...
...机总离不开“痰涎”作祟,迷蒙心神所致,正如《丹溪心法·痫》所说:“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心窍。”因此,皆以涤痰定痫为治疗癫痫的主要原则。 中医治疗癫痫,多主张分为发作期和休止期进行辨治。发作期则主要根据证候寒热分“阳痫”和“阴痫”。...
...蝉蜕各6克。 方解:桃红牵正饮由桃红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味组成,方中用桃红四物汤以养血、活血、通络,为治本之主药;配牵正散(僵蚕、白附子、全蝎)以祛风痰、止痉挛、治面瘫,为治标之辅药;加防风发散风邪、疏散头目滞气,白芷善走头面而以祛风、通络、散...
...,思虑劳倦,寒邪侵袭有关,临床常见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证候。对于此病,笔者体会:虽然两者在临床多数同时并存,但应分清孰轻孰重,采用辨证论治方法,从“心脑同调”入手,以益气活血、疏经通络为主,常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1.胸阳不振:由于心阳...
...益肺着手防治。 冷哮:哮喘突然发作,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咽喉不利,脊背发凉,咳吐痰涎清稀,面色苍白或青灰,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或弦滑。 治宜散寒解表,温肺化饮,予小青龙汤:麻黄6克~10克,桂枝、白芍、半夏各10克,细辛、...
...,WHO和国内外医学权威专家都呼吁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病人的睡眠问题。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包括躯体、生理、心理、精神及药物性等。本病现代中医亦称为“失眠”,旧称“不寐”、“不得卧”等。 辩治方药 临床辨治失眠,一般分虚实两类:虚证,以心脾两虚...
...肠澼”、“滞下”及“下利”等证亦与本病相似,多与外感时邪和饮食不节有关。 辨治方药 辨治痢疾,一般分为表里合病、湿热蕴结、热毒炽盛、寒湿困脾、正虚久痢等证型,可分别选用葛根芩连汤、芍药汤、白头翁汤、胃苓汤、连理汤等方药治之。但从临床实际来看...
...多为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多次发作后高频区听力亦下降。 从临床辨证观察,本病多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而致清阳不升,痰浊上蒙清窍而发病,“脾肾阳虚,痰饮上逆”即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因此,笔者临床诊疗该病,主要分两型辨治: 脾阳虚证 以突发或...
...心病当从心治,治心者,重在心之窍。开窍之法,靶在痰、瘀、风也。痰迷心窍,瘀阻心脉,风扰神明,则神明之病丛生。本方从痰、瘀、风着手,辟涤痰、化瘀、搜风、悦心之路径,以平心脑失灵、神明不安之乱。方以菖蒲、远志为君,开窍定志;陈皮、半夏、茯苓、...
...气促,胸闷,上腹胀满,水肿,紫绀,脉细数无力,或结代。多属阳虚不化水饮、痰瘀阻塞心肺证。治宜温阳利水、涤痰化瘀。 基本方药:制附片10克~15克,茯苓30克,白术、赤芍各12克,葶苈子15克~30克,桂枝、桃仁各10克,炙甘草6克,生姜5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