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中毒_《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蟾蜍俗称蛤蟆、癞蛤蟆。形似青蛙,背部黑色,全身有点状突起,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一种类似洋地黄的毒素称蟾酥,其是制备六神丸、金蟾丸的成分之一。其卵也有同样毒素。食用蟾蜍或食用过量蟾酥制剂可引起中毒,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肌收缩增强,脉搏减慢,...

http://zhongyibaodian.com/jiatingyixuebaike_zijiuhujiu/1049-6-11.html

蟾蜍中毒_《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蟾蜍俗称蛤蟆、癞蛤蟆。形似青蛙,背部黑色,全身有点状突起,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一种类似洋地黄的毒素称蟾酥,其是制备六神丸、金蟾丸的成分之一。其卵也有同样毒素。食用蟾蜍或食用过量蟾酥制剂可引起中毒,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肌收缩增强,脉搏减慢,...

http://qihuangzhishu.com/1049/78.htm

食癞蛤蟆引起中毒_中毒动物性中毒_【中医宝典】

...食癞蛤蟆引起的原因是什么? 癞蛤蟆又称蟾蜍,其耳下腺及皮肤腺内含有的有毒白色浆液,加工成中药为蟾酥。吃蟾酥过量,伤口直接接触其毒,被其毒污染食物以及食用含毒的蟾蜍都可引起 中毒。 食癞蛤蟆引起中毒有什么症状? 有食用蟾蜍史,食后30分钟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8929.html

蟾蜍夺命 蟾酥救命_【中医宝典】

...”用偏方治病疗效好,常有人偏信蟾蜍煮汤可治疥疮、斑癣、湿疹等皮肤疾患。此事也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要预防误信偏方吃蟾蜍引致中毒事故的发生。 蟾蜍(又称癞蛤蟆),属两栖类无尾目蟾蜍科,分布最为广泛的是中华大蟾蜍,全身剧毒。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27.html

蟾蜍(图)_【中药材大全】中药大全

...、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 【性状】干蟾:全体拘挛抽皱,纵面有棱角,四足伸缩不一,表面灰绿色或绿棕色。除去内脏的,腹腔内面为灰黄色,可见到骨胳及皮膜。气微腥,味辛。以个大、身干、完整者为佳。 【毒性】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献屡有...

http://zhongyaocai360.com/C/chanchu.html

蟾蜍的解释_蟾蜍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俗称癞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能分泌粘液,吃昆虫、蜗牛等小动物 toad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指月球,因为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 the moon 国语辞典 動物名。兩棲綱無尾目蟾蜍科。體型肥大,性遲緩,...

http://hanwen360.com/c/231772.html

蟾蜍_【本草纲目】

...蟾蜍 【释名】促秋、秋施、菊促、苦龙、何皮、癞蛤蟆。 【气味】蟾酥:甘辛、温、有毒。 辛、凉、微毒。 【主治】腹中冷嘲热讽癖(逆害饮食,民证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用大蟾蜍一个,去皮肠,切成小块,加硭硝(体强者一升,中等者七合体弱者五...

http://wenxue360.com/bencaogangmu/archives/749.html

蟾蜍养殖技术_【中医宝典】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沁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方法介绍如下: 一、养殖场的建立 蟾蜍为水陆两栖动物,因此养殖场宜建在靠近池塘、水沟,且有杂草、水源的地方。养殖场四周设围墙,以防蟾蜍逃跑和畜禽进入。 二、种蟾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4117.html

蟾蜍·虫部·本草纲目

...蟾蜍一个(烧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钱(烧存性)、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共研为末,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五疳保童丸”。 走马牙疳,浸蚀口鼻。用干蟾蜍裹黄泥中煅过,取二钱产,加黄连二钱...

http://wenxue360.com/guji/2136.html

蟾蜍·虫部·本草纲目

...蟾蜍一个(烧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钱(烧存性)、蛤粉(水飞)三钱、麝香一钱,共研为末,糊成丸子,如粟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五疳保童丸”。 走马牙疳,浸蚀口鼻。用干蟾蜍裹黄泥中煅过,取二钱产,加黄连二钱...

http://www.wenxue360.com/guji/2136.html

共找到15,1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