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以三指搭脉,从患者的脉象中诊断病情,经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已证实其科学性。但随着一些中医师西化,及一些患者对脉诊的神化,常常对脉诊认识存在着误区。 一是有些中医,自我贬低中医脉诊。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脉学理论学而不精,认为切脉只是象征性地...
...读贵报1月17日第七版思健先生《脉诊里的误区》一文,深有感触,文章简短,文笔流畅,把当今某些脉诊里的误区揭露到位,入木三分。不过,“用脉搏的均匀度,以分促脉、结脉、代脉或微脉、散脉”一节值得商榷。古籍载:数而有止为促,迟而有止为结,止不能...
...“盲人名医”,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则责己之过,很少怀疑所学之非。其实学脉诊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今传习之脉诊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
...扩大了脉诊在民间的影响,他们对脉诊的艰辛探索令人敬佩和学习。 对脉诊认识存在误区 由于受西医思维的影响,现实中,一些中医师西化,忽视甚至遗弃了中医四诊,反而借助西医诊断技术来处方用药:感冒发热用清热解毒,冠心病取活血化瘀……如此千篇一律,悖...
...水肿、黄疸等疾病都存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但是咳微的表与痢疾的表决然不同;水肿的里,与黄疸的里亦决非相同,治法各异,因此辨证就是利用疾病的具体条件,和病程中形成的具体表现的内在规律和现阶段的特殊性,予以具体解决。舌诊和脉诊一般不能直接...
...,而不像脉诊那样“其体难辨”,“在胸易了,指下难明”。尤其是对初学医的人,舌诊比脉诊容易掌握的多,相比之下,舌诊较脉诊更容易普及和推广。 明末清初,是温病学派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舌诊的黄金时代,舌诊不但冲击了几千年所形成的脉诊在诊断学上的...
...遥远,她就在我们身边。——编者 中医摸脉能不能诊病?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必须承认这种“以脉测证”的方法可能不准确。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合参,单纯分析由一种手段获得的信息,肯定不如对多种手段获得的信息的综合分析来得可靠。 摸脉能知百病? 经常有...
...脉诊做为主要的诊断疾病的手段已非常明确。而此时的舌诊在以上各各方面都是与脉诊无法相比的。《内经》有关舌诊的内容,只提到心病舌卷,热病舌干,舌烂,表证传里舌黄等等,虽然注意到了有些疾病可以引起舌的变化,或者说是将其作为某些疾病出现的症状,尚未...
...一般可能是由于心搏排血量增加,周围血管扩张,血管弹性阻力降低,桡动脉充盈度增大所致。 沉脉:沉居筋骨,按之有余,举之不足,主里证。沉数为里热,沉迟为里寒,沉细为里虚,沉实为里实。沉脉的形成与心搏排血量降低,周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阻力增加有关...
...按:网上讨论脉诊的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脉诊的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是难以想象的。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