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 别名:皂刺、皂荚刺。 来源: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 功效: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 伪品:豆科植物山皂角的干燥棘刺。 鉴别: 皂角刺 为主刺及1—2次分枝的棘刺。主刺长3—15cm或长,直径...
...《本草崇原》皂角刺一名天丁,气味辛温,无毒。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图经本草》)治痈肿,妒乳,风疠恶疮,胎衣不下,杀虫。(《本草纲目》)小儿重舌,小便淋闭,肠风痢血,大风疠痒,痈疽不溃,疮肿无头。(诸方。)去风,化痰,败毒攻毒...
...皂角刺又名皂刺、皂针,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全年均可采集,但以9月到翌年3月为宜。其性温,味辛,具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的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等症。 市场上有以鼠李科植物酸枣树的刺冒充皂角刺,使用时注意鉴别。 ...
...目录 《中国药典》皂角刺 《中药大辞典》皂角刺 《中华本草》皂角刺 《本草崇原》皂角刺 《本经逢原》皂角刺 《中药炮制》皂角刺 《药笼小品》皂角刺 《药性切用》皂角刺 《医方考》皂角刺 ? 相关中药 ▲ 返回目录《中国药典》:皂角刺 【...
...1.主要治疗:输卵管炎,生殖道结核,不孕症经前乳胀,乳癣,子宫内膜异位症2.配伍皂角刺12g 配丹参12g 百部12g 留行子9g 山海螺15g 鱼腥草12g功劳叶15g 夏枯草12g 淮牛膝9g 大生地9g 路路通9g 主治生殖道...
...[原料] 皂角刺30克,青皮20克,陈皮20克,王不留行子20克,郁金15克,蜂蜜30克。 [制法] 先将皂角刺、青皮、陈皮、郁金分别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切碎或切成片,备用。将王不留行子择洗干净,晾干后敲碎或研碎,与切碎的皂角刺、青皮...
...辛温无毒。去尖用,否则脱人须发。发明 皂角刺治风杀虫,与荚略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其治痘疹气滞不能起顶灌脓者,功效最捷。而气虚者慎勿误用,恐透表过锐反生虚泡也。若血滞不能起顶灌脓,又需鲮鲤,当非角刺所宜。《丹方》治大风恶疾,眉落鼻崩,...
...疠风眉发堕落者,取皂角刺九蒸九晒为末,每服酒下二钱。久服眉发再生,肌肤悦润,眼目倍明。...
...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神仙传》云︰左亲骑军崔言︰一旦得大风恶疾,双目昏盲,眉发自落,鼻梁崩倒,势不可救。遇异人传方︰用皂角刺三斤烧灰,蒸一时久,晒干为末。食后浓煎大黄汤调一匕,饮之。一旬眉发再生,肌润目明。 后入山修道,不知所终。又刘守真...
...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神仙传》云︰左亲骑军崔言︰一旦得大风恶疾,双目昏盲,眉发自落,鼻梁崩倒,势不可救。遇异人传方︰用皂角刺三斤烧灰,蒸一时久,晒干为末。食后浓煎大黄汤调一匕,饮之。一旬眉发再生,肌润目明。后入山修道,不知所终。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