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位:溃疡面 操作方法:先用棉签拭去溃疡面上的假膜后,再用10%硝酸银或10%硫酸银液涂抹于溃疡面上。 ...
...4日则呈“杨莓舌”。恢复期皮疹消退,可有显着脱屑现象。 (二)溃疡膜性咽峡炎(奋森性咽峡炎) 咽部及全身症状均轻,一侧扁桃体或咽部有溃烂面,口腔粘膜及牙龈可发生溃疡,涂片可查到奋森氏螺旋体及梭状杆菌。 (三)咽白喉 咽粘膜充血轻,有灰白色假...
...脱屑现象。 (二)溃疡膜性咽峡炎(奋森性咽峡炎) 咽部及全身症状均轻,一侧扁桃体或咽部有溃烂面,口腔粘膜及牙龈可发生溃疡,涂片可查到奋森氏螺旋体及梭状杆菌。 (三)咽 咽粘膜充血轻,有灰白色假膜形成,覆于咽壁及扁桃体上,粘连较密,不易擦去,...
...增多,睑结膜及穹隆结膜表面出现灰白色膜性渗出,渗出膜一般易于剥离,剥离后其下方结膜可有少许出血,无明显溃疡,随即可再形成新的假膜,个别严重病例渗出膜不易剥离,剥离后创面呈溃疡状,出血较多;一般经1~3周,假膜可逐渐消失。由于多种炎症的急性...
...葡萄球菌性口炎发病部位以牙龈为主,覆有暗白色苔膜,易被拭去,但不引起溃疡,口腔其他部位的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全身症状轻微。涂片可见大量葡萄球菌,细菌培养可明确诊断。 链球菌口炎呈弥漫性急性齿龈口炎,在口腔黏膜急性充血的基础上,出现...
...下面简述临床较为常见的溃疡假膜性病变。 1、疱疹性咽炎 系柯萨奇病毒感染而引起,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起病急,突发高热,起病12小时后,软腭、悬雍垂、舌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处,出现直径约1—2毫米的白色小疱疹,1—2天内疱疹破溃,形成浅...
...。口腔粘膜充血显著、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溃疡,溃烂面上覆有一层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微高于正常粘膜,假膜致密、光滑、湿润似缎面为本病特征。去除假膜后的糜烂面上很快又形成新的假膜。患者疼痛剧烈、口臭,局部淋巴结肿痛。 实验室检查...
...又称奋森氏咽峡炎,比较少见。致病菌是梭形杆菌和螺旋体。它常隐藏于发炎的牙龈缝中(或扁桃体 窝内),在营养不良、口腔不卫生和 全身抵抗力差时,诱发此病。 潜伏期约6一7天,起病后病人有头痛、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并有食欲减退和便秘,多有咽痛...
...结膜表面附有灰白色膜,除去此膜,其下结膜组织无明显损伤及出血,炎症消退后可不留瘢痕,很少引起角膜的严重并发症。重者病变侵及深层组织,坏死反应严重,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膜性渗出物,强行剥离时,其下结膜出现溃疡、出血,眼睑高度肿胀,坚硬不易翻转,...
...,所以属于口腔后部的感染,一般4-6日可自愈,很少有并发症。 上述情况医学上称为疱疹性咽炎,一般认为是A组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1-7岁小儿,夏季流行,同一患儿可反复多次发作。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热,咽痛,体温一般在37.7-40度,发病...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