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黄重应用_中药基础_【中医宝典】

...夺命散治小儿胸膈喘满,八正散泄热利尿等。明朝吴有性提出“温病下不厌早”观点”,把黄的临床应用推向了新的阶段,“承气本为逐邪而设,而非专为结粪而设也”,“三承气汤的功效皆在大黄,余皆治标之品”。 大黄能防治急性传染病。吴又可撰写《温疫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8613.html

大黄重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大黄苦寒,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为其专长。凡属里、实、热、阳证,均为大黄适应证。 ●黄攻补取决于用量的大小,小剂量以“补”为主,剂量以“攻”为主。 应用广泛 大黄,号称“将军”。其性猛烈,善下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89.html

熟地黄重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熟地黄主滋阴养血,善补真阴,可治疗诸劳虚损,阴虚阳虚俱可应用。依张景岳之言,则对于外感表证、呕吐、泄泻、痢疾、水气、痰饮、肿胀、反胃等病皆可应用。 ●今人不敢用剂量熟地黄,恐其滋腻碍胃,殊不知对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230.html

柴胡重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叶天士有“柴胡劫肝阴”一说,影响颇,现临床用量多在6~12克左右。笔者临床上遇到发热患者,上述剂量则难以奏效。笔者应用柴胡作为和解退热药时,一般用量在30克左右;如遇高热不退(39℃~40℃),...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743.html

细辛重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养作痛,总当以通经络为先。剂量细辛祛络中寒邪,配合莪术、桃仁活血,化久寒所成之瘀。细辛是治疗头痛之佳药,对于无心脏症状者,可以放心应用。故本例虽仅服7,药效卓然。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661.html

黄芪重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益气汤,其中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黄芪必用至30克以上。 应用广泛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黄芪一直为临床历代医家所推崇和重用。如《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552.html

石膏重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大寒而将其煅用。 剂量应用由来已久 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长于清肺胃气分之热,解肌透热之力强,生津而不燥,煅用还可敛疮生肌。剂量石膏应用于中医临床,由来已久。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343.html

附子重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属于阳虚阴寒偏盛,寒邪痹阻经络,直犯脏腑等阴寒重证痛证;或寒湿内困胶结不化,痹阻经隧关节,经久难除等寒湿痹证;或热伤阳耗阴,阴不敛阳,阳气将脱,阴阳离绝之危证,可大胆应用剂量附子。 ●仲景用附子...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174.html

麻黄重应用探讨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用是药,根据病情缓急选择药物剂量,同时掌握其配伍方法,临床使用麻黄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应用广泛 麻黄辛、苦、温,非热,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麻黄,已大大超越《神农本草经》所述的治疗范围。例如麻黄汤中配伍桂枝,...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438.html

中药饮片改革之探讨_【中医宝典】

...中药汤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迄今仍是中医临床最主要的用药形式之一。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花几小时去煎煮中药汤剂已难以满足的要求,对中药饮片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袋装颗粒剂和免煎颗粒剂是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袋装颗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864.html

共找到258,59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