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战计·指桑骂槐译文及注释

...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三十六计中(第五套 战计)第二十六计...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60.html

三十六计·战计·指桑骂槐分析

...形象的效果吧。 指桑骂槐”也是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20.html

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代虢。 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所用土纸翻印的,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省分县)某书摊发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83.html

三十六计全文_兵家_【文学360】

...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690.html

三十六计在线阅读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战计 瞒天过海 译文及注释按语典故解析 围魏救赵 译文及...

http://wenxue360.com/guji/sanshiliuji.html

指桑骂槐-出自三十六计战计_兵家_【文学360】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原典】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注释】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679.html

三十六计·战计·指桑骂槐战例

...身后萧条的状况如实地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听后,翻然醒悟,下令召孙叔敖的儿子入朝,加封晋爵,赐绢赏地,从此孙叔敖的儿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优孟不是直接劝谏楚庄王,而是装扮成孙叔敖,对楚庄王进行旁敲侧击,使楚庄王明白了“人走茶凉”这一做法的危害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22.html

三十六计·敌战计·笑里藏刀出处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61.html

三十六计·战计·指桑骂槐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先生可否用宫女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演练呢?”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21.html

三十六计·战计·指桑骂槐现代案例

...令人信服 常言道: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偏偏有的人花钱做广告不是为了买好,而是为了揭自家的短。1991年元旦前后,河南某商店先后花了1500元,在开封日报上做套红广告,登出一封顾客的批评信,请广大消费者协助监督全店职工。这可是件新鲜事,成了...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123.html

共找到890,9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