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脉法学著作学古诊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学古诊四帙,四十(或者称为段)。清·钱塘卢之颐,字子繇着。此书卢氏生前因晚年病瞢,故并未完稿。第二帙之束即已残缺,后二帙散乱不整齐。 后此书经王琦整理,刻于医林指月十二种丛书中,在第一帙之首卢氏有一段小序,识其缘起,谓:“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1.html

诊断基础_中医诊断_【中医宝典】

...脉经著作形式限制了脉法在方书中的作用 脉学辑要脉学辑要评 常见的腹诊及其意义 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 对脉图的研究现状 对四诊发展的展望 古代脉圈的意义和不足 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古脉法学著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duanjichu-790-1.html

学古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四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作者采辑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书有关脉学理论加以归纳整理,又参以己见荟萃成编。全书共40,阐述脉义、脉法、生理脉象及病理脉象、经络、经穴等内容。原书略有残缺、重复或引文错误等情况。...

http://qihuangzhishu.com/195/3.htm

学古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著作。四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作者采辑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书有关脉学理论加以归纳整理,又参以己见荟萃成编。全书共40,阐述脉义、脉法、生理脉象及病理脉象、经络、经穴等内容。原书略有残缺、重复或引文错误等情况。...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089.htm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不是一般的著作家,他们“曲高和寡”,一般人根本学习理解不了,故面这项作为时不短,但影响不大,实际并未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但这并不说明它不是一股思潮和在学术上没有地位。 5、著作不多但都是高水平的:自明卢子繇著学古诊起,明清两代有关这方...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5.html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学古诊,确是具有学术意义和时代意义的。他“独采内经之徵言,参以越人、仲景之说荟萃成书”,无疑地在断以己意时是写进了他自己的学术主张和新进展。我们知道内、难、仲景的脉法并不完全一歌,但他的著作(前半部,因为后半部不完整)是“纵横错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4.html

古脉学的发掘研究之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卢氏晚年的著作,并未完稿,然而它无疑是古脉学研究发掘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在王琦对学古诊作的序文上说:“医家以望闻问切为四要,夫闻与问按式而行之,如以灯取影,罔有不合,无难也,若望色一端,所恃者目力之精巧,辨之于隐微之间,用之稍难矣。至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6.html

卢之颐(约1598-1664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刊行于世。卢氏深研周易,并以之与医理互参。著作甚丰,尚有学古诊四卷、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鎞摩索金匮遐引曲譬。尚有痎疟论疏,对内经之疟论亦颇有发明。后因积劳而致双目先后失明。...

http://qihuangzhishu.com/191/600.htm

列御寇著作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685.html

医林指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学古诊。每书后均附王琦跋文,简述作者生平及医着内容。现存多种清刻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654.htm

共找到517,3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