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1)_【中医宝典】

...摘要: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金元时期医家元素探究内经,曾对其有所研究。本文试元素学术角度去阐发此理论,望能从中总结临床用药的普遍规律。 关键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30.html

元素学术角度浅析内经五脏五味补泻理论(2)_【中医宝典】

...阳虚阴盛的一面,若亦循“苦以坚之”就未免过于生搬硬套了。 3小结 五脏五味理论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将元素的一家之说加以扩展,转变为临床用药的普遍规律。但同时笔者必须承认,中医药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9.html

元素脏腑辨证学说与易水学派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辨证论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二)重视阐发药物理论和应用原则。元素通过深入研究内经中七篇大论气机升降浮沉、气的阴阳厚薄、四气五味理论,把它广泛应用于药物功效原理及作用特异性等方面内容的阐发中,创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药物学理论,使之与临床应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7.htm

五脏五味补泻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以咸泻之(泽泻),实则泻子(芍药)。欲坚,急食苦以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724.html

元素 简历_【中医宝典】

...突出的理论特色。元素的学术思想形成以后,经过诸弟子及后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在元代成为与“河间学派”具有不同学术风格的一大流派,两派相互争鸣,又相互促进,最终带来整个金元医学的繁荣。 现存元素的学术著作不多,主要有珍珠囊(节本)、洁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92.html

五脏五味补泻_序例_本草纲目完整版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以咸泻之(泽泻),实则泻子(芍药)。欲坚,急食苦以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

http://zhongyibaodian.com/BCGM/wuzangwuweibuxie.html

元素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元素(1131?~1234?年),字洁古,金比易水(今河北易县)人,他自幼聪敏,8岁应“童子举”,27岁试“经义”进士,因犯“庙讳”而落榜,遂弃仕医。初医术不精,经深入研究内经等医学经典,医术大进,一次当时名医刘完素患伤寒多日,...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yuansu/index.html

五脏五味补泻_痰火点雪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苦补之,(黄柏) 虚则补其母。(五味子)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

http://zhongyibaodian.com/tanhuodianxue/752-7-7.html

五脏五味补泻_痰火点雪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苦补之,(黄柏) 虚则补其母。(五味子)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

http://qihuangzhishu.com/752/136.htm

饮食宜调和 五味五脏 探源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②_【中医宝典】

...□马作峰 王平 张六通 湖北中医药大学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饮食五味是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在强调五味五脏具有补益作用的的同时,也提出了五味可以损伤脏腑的理论,并花费大量笔墨对五味损伤脏腑的规律和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554.html

共找到893,3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