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了24倍,连续3年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至1969年、1970年春麻疹的发病率又抬头,于是1970年秋又注意了学龄前儿童的再免疫问题,当年冬和次年春的发病率再次下降至低水平。美国的麻疹发病率在疫苗应用后也比未应用时下降了95%,麻疹性脑炎也有...
...名入学新生或新入伍青年的双份血清麻疹抗体水平。其中甲组295名青年在第一次采血后接种了麻疹疫苗,5个月后再次采血观察麻疹疫苗免疫效果;乙组210名青年不接种麻疹疫苗,仅进行自然感染抗体消长情况观察。两组血清均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抗体滴度>...
...疫苗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就越少,因此初种年龄直接影响免疫效果。各国规定的初种年龄由1周岁至2周岁不等。我国规定为8月龄,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效果不好。 又如接触麻疹后数日,还想靠接种麻疹疫苗来预防发病,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4)其它...
...自60年代初广泛应用疫苗以来,麻疹的发病率虽有显著降低,但距消灭麻疹的一天还相当远,因为麻疹免疫接种在某些地区尚未普及,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不能制止麻疹流行,所以消灭麻疹任重道远,还需不懈努力。 麻疹是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在潜伏末期即开始有...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人们对麻疹普遍易感,没使用麻疹疫苗时,几乎人人必患。麻疹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差,需用抗原量大,注射针次多,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我国从1965年建立了自己的减毒活疫苗...
...直接影响疫苗的效价。过冷,则不是冻干粉剂的疫苗就会结冰,蛋白质也会变性,注射了这种冻结后再溶化开的疫苗同样会使免疫失败,接种后反应还会加重。所以为保证麻疹成功,在疫苗制做、运送、保存、使用等诸环节中,那一个环节也不能疏忽。即使在接种疫苗的过程...
...绝大多数胎传抗体消失的时间而定的,胎传抗体消失的时间通常在 8一12月龄,此时接种疫苗可避免因胎传抗体会中和接种到人体内的麻疹减毒活病毒,从而降低免疫成功率。7 周岁时之所以还需进行一次加强注射,主要是考虑免疫的持久性问题。目前认为,疫苗的免疫...
...注射带来的风险,对根除麻疹很有价值。研究人员对4,000名南非小学生运用这两种形式免疫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在接种一个月后,接受气雾剂免疫的学生中几乎85%的血液中产生了保护剂抗体,通过注射接种同种疫苗的学生中79%的血液中产生了保护剂抗体,而...
...次注入,因为各种疫苗的性状、特点不同,联合后如能增强各自的免疫效果,不增加副作用,几种疫苗就可以一起注射,甚至合制成“联合疫苗”。如果将相互干扰,使免疫力减低或副作用增加的几种疫苗联合应用就不合适。我国计划免疫程序安排是符合我国疫情特点的,...
...按照我国计划免疫程序中规定,第一次疫苗注射应在8月龄时,到l岁半和7岁时再各加强一针。当然末出过麻疹的成年人也应注射麻疹疫苗。 所以这样安排接种时间,其理论基础如下:婴儿,尤其是半岁以内的婴儿,常不易被传染上麻疹,因为在他们体内尚有足够量...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