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体位,或重、麻、账的感觉过强,或原有症状加重,或针孔出血,或针处皮肤青紫、结节等。(二)原因肢体不能挪动,可能是有针遗留,未完全出完,,或体位不当,致肢体活动受限;对过于重、麻、胀针感者,多半是行针时手法过重...
...针感是一种深部感觉,有的定位明确,有的定位不甚明确。其性质多为酸、胀、重、麻、触电感,其中最常见的是酸、胀两种。 临床上可单纯一种,也可见几种感觉混合出现。另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针感如抽动感、蚁行感、热感、凉感等。 由于不同穴位之间上述各种...
...胎位异常的孕妇,艾灸矫正胎位率可达90%以上[1]。 关于针灸催产的机理,研究尚不够深入,一般认为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体液的功能活动(如促使垂体后叶素分泌增加等)而实现的。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合谷、三阴交、足三里。 配穴:秩边、...
...为主,反复探寻,使针感下传;背部穴直刺0.8~1寸左右,以捻转为主施以补法,并插上2厘米长之艾条段,点燃 施温针。三阴交、太溪,针芒向上,以右手拇指按压该穴下方,使针感上传;足三里、照海,直刺施以平补平泻之法。留针15~20分钟。取针后,...
...前提下,食指半屈曲状,用食指第1节的桡侧面与拇指第1节的掌侧面捏住针柄,然后以食指指掌关节不断伸屈,使针体快速旋转。一般捻针后出现针感者,多在5~10分钟内减轻或消失,因此间隔5~10分钟再重复捻转。用同样的方法再捻2次,即可起针。 抽气法与...
...体力,减轻腰腹痛。次诊取穴伏脏下焦,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治疗后,腹痛立止。 无痛进针安全可靠 方氏头针不仅在疗效上有明显优势,还具有安全性好、无痛感等特点。具体操作方法是,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0.25mm×13mm毫针。施针前,选准穴位。进针...
...为:先针中宫,次针乾宫、坤宫,直刺或略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按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依次进针,针尖斜向椎体,进针1.5~2寸,获得针感后,行捻转补泻手法,九宫穴的行针顺序与次数,按“洛书九宫数”施行,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泻法治疗,就是出针后不要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所谓徐而疾则实,就是慢慢出针,并在出针后迅速按闭针孔(使正气充实不泄);所谓徐而疾则虚,就是快速出针,而在出针后不要立即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实与虚的根据,是指气至之时针下凉感与热感的...
...泻法治疗,就是出针后不要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所谓徐而疾则实,就是慢慢出针,并在出针后迅速按闭针孔(使正气充实不泄);所谓徐而疾则虚,就是快速出针,而在出针后不要立即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实与虚的根据,是指气至之时针下凉感与热感的...
...即为本区。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 晕听区 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共长4厘米,即为本区。 主治:眩晕、耳鸣、听力减退。 足运感区 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分别向后引平行于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共两...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