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热者,由肺先有热,而寒复客之,热为寒郁,肺不得通,则喘咳暴作。其候恶寒,时有热,口中干,咽中痛,或失音不出是也。宜辛以散寒,凉以除热,或只用辛散,使寒去则热自解。若遽以苦寒折之,邪气被抑,遗祸不少。《本事》利膈汤鸡苏叶 荆芥 桔梗 牛蒡...
...□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所谓郁热,乃热邪郁伏于里,不得透达而解。除温病后期真阴耗损者外,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只要有邪热存在,其本质概属郁热。 温病初起的卫分阶段,其本质已属郁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邪自口鼻...
...湿郁热伏又叫“湿遏热伏”。 【湿郁热伏】 又叫“湿遏热伏”。指湿阻于里,邪热不易外透的病臭。主要症状为“身热不扬”,午后热高、汗出而热不退,胸闷腹胀、厌食、头部重痛、苔白腻、脉濡数等。...
...郁热失血者,寒邪在表,闭热于经,血为热迫,而溢于络外也。勿用止血之药,其表,郁热得舒,血亦自止。若表已解而热不消,血不止者,然后以清热降血之药治之。若肺气已虚,客热不去,咳嗽咽干,吐血嗽血者,宜以甘润养血为主,而以辛药凉肺佐之,如《宝鉴》...
...证名。外寒束闭内热所致的头痛。《明医杂着·续医论》:“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由郁热于里,毛窍常疏,风寒易入,寒邪外束,内热郁闭所致。证见头痛,略感风寒便发,心烦,头晕目花等。治宜泻火凉血,佐...
...证名。表寒束闭,热郁于经,热邪迫血外溢之证。《金匮翼·诸血统论》:“郁热失血者,寒邪在表,闭热于经,血为热迫,而溢于络外也。勿用止血之药,但疏其表,郁热得舒,血亦自止。”若肺气已虚,客热不去,咳嗽咽干,吐血嗽血者,治宜甘润养血,佐以辛药凉...
...证名。因郁热在里所致的衄血证。见《丹溪心法·衄血》。因肝胆郁热,心肾之阴受损所致者,伴见胁痛口苦、烦躁不眠等症。治宜清火解郁,滋阴泄热,用河间生地黄散加减。外感邪热郁于阳明不得发越所致者。证见目痛鼻干不眠,或身热口渴,脉长而洪,无汗者用干...
...(形声。从口,欶( shuò)声。本义:咳嗽) 同本义 [cough] 嗽,咳嗽。——《玉篇》 冬季有嗽,上气疾。——《周礼》 他干嗽了几声...
...《廣韻》蘇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𠀤音謏。《玉篇》咳嗽也。《周禮·天官·疾醫》冬時有嗽上氣疾。《釋文》西豆反,亦作欶。《廣韻》本作瘶。 又《集韻》所救切,音瘦。本作漱,盪口也。《史記·倉公傳》日嗽三升。 又《五音集韻》桑谷切...
...编号48〔嗽〕----59页10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二欬嗽〕 名词解释 伤风嗽. 恶风自汗脉浮. (加味 桂枝汤)伤寒嗽.恶寒无汗. 脉紧. (加味麻 黄汤)风寒嗽. 痰多气逆. (六安煎)寒包热. 热郁肺俞. 遇秋冬寒凉辄发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