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只有攻邪一途,而是补益与祛邪二法皆不可偏废,重在谨守病机,辨证调治。这主要是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有关。”5月27日,张英栋先生作《补虚为复正,虚人可攻邪》一文进行答辩。一来二往,再三解说,学术争鸣,观者获益。 笔者认为,“邪正攻补”属于中医...
...看起来也瞠目结舌的神奇速效治案,我们何苦避而不学,甚至一味指责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从正和邪,从人和病两个角度去思考,就不会反对“有邪才有病,治病当攻邪”的纠偏之句。笔者再补充一句,“补虚为复正,虚人可攻邪”,“补”是针对“人之虚”提出...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 2011年5月30日曹东义在《中国中医药报》刊登“邪从正来,攻为复正”一文(以下简称“曹文”)中提出,“无论是外来的,还是内生的邪气,都是由正气转化而来。比如‘六淫之邪’,是从‘六气’转化而来”。笔者认为此...
...□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笔者于5月30日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了“邪从正来,攻为复正”一文,主要为了阐述邪正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不仅互相对立,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治疗的时候,促使气转变成正气,才是中医大智慧的首选之策。由于未能深入...
...起到直接指导作用。故讨论邪与正更有意义,有邪才有病,治病当攻邪。 ●攻邪需要以正不虚为前提,正虚则需调整或者静候,这就是攻邪的时机问题。攻邪需要适可而止,过则得不偿失,这就是攻邪的度的问题。 张介宾《类经》中指出:“药以治病,以毒为能。所谓...
...而生。取决于疾病是逐渐向愈,还是日趋严重,这其中的关键所在,是人体的邪正态势。有时扶正为了祛邪,有时祛邪为了正安,医者要根据邪正态势,来正确掌握祛邪与扶正。先生正是善于从众多的症状中抓住要领,分清邪正盛衰,主次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观察...
...□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 近日读《中国中医药报》5月30日曹东义“邪从正来,攻为复正”一文和6月3日王强“邪非‘皆从正来’——与曹东义先生商榷”一文,受益良多,同时也深感这些争论牵涉到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正确认识问题,很有必要进一步...
...并不认为“有邪才有病”,其补虚也是为治病,而不是为攻邪创造条件或者仅仅是为了“治人”。这与子和“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的思想是一致的,如此说来连攻邪大师张子和也未必赞成“补虚为复正,虚人可攻邪”的观点。 “以偏纠偏”不可取 “...
...而加甚,乃发为中风、伤暑、中痰、伤寒、中湿之五邪。五邪之来,又当有别,盖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如心火,因肝木之邪所致,火生于木是从后来。火中有木,木能克土,无土则水至而致火,故曰虚...
...而加甚,乃发为中风、伤暑、中痰、伤寒、中湿之五邪。五邪之来,又当有别,盖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如心火,因肝木之邪所致,火生于木是从后来。火中有木,木能克土,无土则水至而致火,故曰虚...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